肝臟
1. 肝臟實質病變
◆ 可能成因:慢性B、C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代謝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威爾森氏症
、肝臟血鐵沉著症),自體免疫性肝炎,或長期之藥物毒物性肝炎皆可能產生肝臟實質病變。
◆ 治療:確認病因後予以治療、控制。避免飲酒或服用不必要之藥物、中草藥。
◆ 追蹤:視病因及嚴重程度定期追蹤肝功能、病毒量(適用於病毒性肝炎)、α胎兒蛋白(若有
癌化之可能性)、及超音波(是否有肝硬化或腫瘤)。
2. 肝臟脂肪病變(脂肪肝)
◆ 可能成因:即俗稱的「肝包油」。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最常見的是肥胖、糖尿病、酗酒、肝炎
或服用藥物。肝細胞被脂肪浸潤有時會引起輕微的發炎反應,所以有些人的肝功能會異常。
脂肪肝變成肝硬化的機會約3-5%,肝炎引起的脂肪肝最後進展成肝硬化的比例則多達20%。
◆ 治療:確認並去除或控制病因,平時要注意少油飲食,控制熱量攝取,不喝酒並多運動。
非酒精之防性脂肪肝病與胰島素抗性有相當密切之關係,故某些作用在減低胰島素抗性之降
血糖藥物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部分療效。
◆ 追蹤:視脂肪肝病因、嚴重程度、是否有肝功能異常、有無肝硬化跡象而定。
3. 肝臟囊腫(水泡)
◆ 可能成因:肝臟囊腫之盛行率約為5%,其中大多為單純囊腫,其成因仍不明,可能為先天
存在之膽道微過誤瘤發展而成,其成長十分緩慢,不影響肝功能,亦無癌化之風險。少數囊
腫為遺傳之多囊性肝肝病,寄生蟲感染,膿瘍,膽管囊腫或囊狀腺瘤。
◆ 治療:大多數單純囊腫無症狀且不需治療,除非太大壓迫週邊器官導致不適。治療上,可選
擇引流後佐以酒精注射(促進囊腫內上皮細胞黏合),或腹腔鏡手術。感染性囊腫以引流及
抗微生物製劑治療。囊狀腺瘤因有癌化之顧慮,可考慮手術切除。
◆ 追蹤:單純囊腫初發現時可定期(如每半年)追蹤超音波,若呈穩定狀態,則可延長追蹤時
間間距或不需定期追蹤。初診斷時疑非單純囊腫,或追蹤過程中有快速增大或出現軟組織等
情形,宜進一步檢查已排除囊狀腫瘤之可能。若為膽道囊腫,因屬膽管癌之好發族群,須終
生追蹤。
4. 肝臟血管瘤
◆ 可能成因:肝臟血管瘤可能是先天的血管畸形或過誤瘤,隨肝長大,絕大多數不影響肝功能
,亦無癌化傾向。肝臟血管瘤在懷孕或服用雌激素期間常會增大。
◆ 治療:絕大多數肝血管瘤不需治療。少數大型血管瘤破裂出血時可能需行動脈栓塞或手術治
療。
◆ 追蹤:初診斷時可行電腦斷層或磁症造影檢查,或以超音波密切(每三個月)追踪。有肝硬
化、慢性肝病、慢性B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須排除肝癌之可能性。若血管瘤呈持續穩定狀態
,可延長追蹤時間間距。
5. 肝臟腫瘤/結節
◆ 可能成因:常見的肝腫瘤(>3公分)或結節(<=3公分)包含非腫瘤性的局部非脂肪區、血
管瘤、膿瘍,良性腫瘤如局部結節性增生、肝硬化之再生性結節、腺瘤,及惡性之肝細胞癌、
肝內膽管癌、或轉移癌。診斷上須配合患者病史(有無慢性肝病、B或C型肝炎)、腫瘤指標
(AFP,CEA,CA 19-9)、超音波、及包含動脈期及門脈期擷像之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有
時仍須肝臟切片檢查才能區分。
◆ 治療:若高度懷疑為惡性病灶,仍以手術治療為主,惟轉移癌需視其原發部位而定。良性腫瘤
於確診後可定期追蹤,非腫瘤之病灶可予適當治療並定期追蹤。
6. 低迴音性肝結節
◆ 可能成因:常見之非腫瘤性病灶如局部脂肪缺乏區(通常合併脂肪堆積之肝實質),非典型之
血管瘤(亦常見於脂肪肝背景),已液化之肝膿瘍,良性之再生性結節(存在於硬化之肝實質
中),及惡性之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或轉移癌。此種結節常需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進一步
鑑別診斷。
◆ 治療:若高度懷疑為惡性病灶,仍以手術治療為主,惟轉移癌需視其原發部位而定。良性腫瘤
於確診後可定期追蹤,非腫瘤之病灶可予適當治療並定期追蹤。
7. 肝臟鈣化
◆ 可能成因:常見的鈣化病灶為肉芽腫(因過去不同原因造成之發炎或感染而致)及肝內膽管結
石。須謹慎排除的是有鈣化的轉移性腫瘤。
◆ 治療:若為鈣化性肉芽腫,可不需治療。肝內膽管結石須定期追蹤。轉移癌則視其原發部位規
劃治療。
◆ 追蹤:定期超音波追蹤。肝內膽管結石為膽管癌之高風險族群,若未予以去除,則須定期超音
波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