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
1. 總膽管結石
◆ 可能成因:膽汁成分改變,或膽汁中抑制石化的功能失去平衡,或膽囊的收縮不良皆可造成
膽結石。總膽管結石可能生成於膽囊中再滑落至總膽管,亦可能直接生成於總膽管中。如同
膽囊結石,總膽管結石可能無症狀,或有反覆之膽絞痛。與膽囊結石不同的是,總膽管結石
常併發阻塞性黃疸、急性胰臟炎、及膽管炎,三者皆有可能危及生命,故總膽管結石診斷後
,應即安排取石術。
◆ 治療:內視鏡(膽管鏡)兼具診斷及治療(取石),雖有3%-5%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目前
仍為多數總膽管結石之治療首選。在無法施行內視鏡取石、或結石位置較高,或已放置經皮
膽管引流管之患者,可考慮經皮穿肝之膽道治療。另外,手術治療,包含剖腹或腹腔鏡總膽
管取石常與膽囊切除術合併施行,或用在內視鏡治療失敗之患者。
◆ 追蹤:總膽管結石完成取石後,仍應定期(每半年)接受超音波追蹤,特別是合併膽囊結石
但未施行膽囊切除術者。若未接受總膽管結石取石者,可能需要更密切且包含血液肝臟、膽
道、黃疸指標的追蹤。
2. 肝內膽管結石
◆ 可能成因:肝內膽管結石的成因如同膽囊結石,與膽汁成分改變,膽汁中抑制石化的功能失
去平衡,或膽汁鬱積有關,也與膽管中的細菌、寄生蟲感染相關。肝內膽管結石較常發生於
左肝葉,常合併總膽管或膽囊結石,也常造成肝內膽管狹窄。肝內膽管結石之表現從無症狀
、陣發性右上腹痛(膽絞痛)、至膽管炎,甚至合併肝膿瘍皆有可能。值得注意的是,肝內
膽管結石患者有較高風險罹患膽管癌,且此風險並不會因結石之除去而降低。
◆ 治療:肝內膽管結石之非手術治療亦可分為放射線導引經皮取石或內視鏡取石。相較於總膽
管結石,大部分肝內膽管結石對內視鏡取石術都是難以處理的。手術治療,包含膽管切開取
石,及必要時的肝葉切除、膽管空腸造口,可將復發率及併發肝內膽管癌之機率降至最低。
◆ 追蹤:經取石治療後之患者,可依預期復發之機會決定超音波追蹤之時間間距。未治療之無
症狀患者,亦應定期(如每半年)接受超音波追蹤。若有疑似膽管癌生成時,宜以電腦斷層
或磁振造影、及腫瘤指標確認,佐以更密切之超音波追蹤。
3. 膽管擴大
◆ 可能成因:膽管擴張可能是切除膽囊後的生理性代償,也可能有病理性之膽道阻塞或狹窄。
肝內膽管結石、狹窄、或肝內腫瘤皆可能造成單或雙側之肝內膽管擴張(而無總膽管擴張)
。總膽管結石、腫瘤、狹窄,及週邊器官如胰臟、十二指腸腫瘤、或淋巴結等,皆可能導致
總膽管暨肝內膽管之擴張。膽管擴張多為超音波發現,可先對照患者之血液檢查之肝臟、膽
道指標與膽紅素,以確認是否有阻塞性黃疸之跡象。若需進一步檢查阻塞位置及原因,常需
電腦斷層、磁振膽胰管攝影,或兼具診斷及治療功效的內視鏡逆行性膽胰道攝影。
◆ 治療: 若為生理性的代償擴張,自然無須治療。餘因阻塞、狹窄造成之膽管擴張,治療方式
則視病因而定。
◆ 追蹤:若經前述各項影像檢查仍未能發現膽管擴張之原因,應以超音波密切(3-6個月)追蹤
,並比較擴張情形是否惡化。若已檢查出病因並完成治療,則依各種疾病之追蹤間距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