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其他衛教

Print

    其他衛教


    加護病房之問與答

    1. 問:由電視或電影看到國外加護中心設備良好,貴院加護中心設備如何? 答:本院加護病房設備已可和先進國家媲美。在維持延長病患的生命時,有各式各樣的設備。譬如心律不整,可用心律調節器或去顫器;心臟衰竭,可用主動脈內氣球幫浦(IABP);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器,心肺衰竭者可用體外循環機,腎臟衰竭者可用血液透析機。而監測系統,包括連續心電圖,血氣濃度偵測,Swan-Ganz監測器,體內壓監測器…等等。也就是說現在的醫療已進步到,我們可以用工具來取代你喪失功能的器官,時間可達數天,而我們就利用這搶到的數天時間,來幫助你的復原。
    2. 問:加護中心為何要限制會客時間? 答:由於加護中心的病人,病況都是相當嚴重,因此有許多監測設備,醫護人力的配置也是相當充裕,病況有所改變時,隨時有醫護人員加以處理,照顧品質無庸置疑。限制會客是必須的,家屬對於病況及處置不甚瞭解時,反而礙手礙腳,對病人不僅幫不上忙,人多手雜,反而有害。
    3. 問:加護中心許多病人都使用呼吸器,呼吸器對病人有何好處? 答:呼吸器顧名思義就是幫助呼吸的機器,當病人病況嚴重到連基本維生的呼吸功能都無法維持時,就需要使用呼吸器來輔助呼吸,以維持病人生命的延續。此外,呼吸器可減少呼吸時肌肉運動所消耗之氧氣,可使呼吸肌肉得到休息,而加速病人之復原。
    4. 問:加護中心每床都有窗戶,可見到陽光,有何優點? 答:並不是每個醫院的加護病房每床都設有窗戶;具有此設備的加護病房可護病人維持正常的作息生理;不會有日夜顫倒的情形,對病人心理壓力也有緩解的助益。
    5. 問:為何要限制進入加護中心的人數(每次兩人)? 答:如果沒有限制會客人數如每一床有5個客人,八床便有40位客人,屆時會太過吵雜,而使病人得不到休息。
    6. 問:加護病房內有藥師和營養師,他們的角色如何? 答:加護病房的患者較複雜,常常有許多器官系統的問題,用藥也較複雜,在加護病房有一固定之藥師,他會跟主治大夫一起巡視患者,討論患者病情及用藥情形,是否有藥物交互作用或副作用,隨時提供藥物諮詢。重症患者通常耗損會大為增加,患者多半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有些外科手術患者,不能馬上進食,也常需要營養的支持,所以加護病房需要一位營養師,隨時注意患者營養及進食狀況,並調整患者的飲食內容以配合患者的生理狀況。
    7. 問:為什麼要把病人綁起來? 答:病人因疾病導致精神或生理狀況不佳時,有可能會迷糊而把身上之呼吸插管,心電圖導線,動、靜脈插管或心律調節器等重要管線自己拔除,如此,反而對病情有害。將雙手約束起來,乃是對病人有幫助之不得已處置。病情改善,神智恢復了,便可儘快將雙手放開。
     

    加護病房的疼痛控制

    許健威醫師

    疼痛是不愉悅的感受,它與身體組織受到傷害有關,會造成不舒服、厭倦、憤怒、憂鬱等表現,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睡眠或習慣。疼痛通常是主觀的,並無客觀之定義與標準,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度會隨著個人的文化背景、環境、教育程度而有所不同。加護病房患者常因本身的疾病、侵入性裝置(如插管)、維生系統、治療和行動困難等問題,承受莫大痛苦,然而這些治療是加護病房所必要的。疼痛是有害的,所以「止痛」一直是加護病房照顧的重要課題。在一項研究指出,超過一半以上的患者在加護病房承受中等至嚴重程度的疼痛,意識不清患者有最高比率疼痛控制不足,意識不清患者,並不代表不會感受疼痛,但因患者不會陳述疼痛,疼痛問題常被低估與忽略。在加護病房常見導致患者疼痛原因有翻身、抽痰、置放管路、拔除管路、換藥、感染等。成人以翻身最痛苦,青少年以換藥最不舒服,小孩則最不能忍受抽痰。

    疼痛促使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臨床上會造成患者冒冷汗,瞳孔放大,躁動不安,腦壓上升,並釋放出一些介質或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對人體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胰島素阻抗作用、血糖不易控制;心跳變快、血壓上升、增加心肌耗氧量、誘發心肌梗塞;新陳代謝率增加、促使蛋白產生異化作用增加、免疫功能下降、肺功能下降等副作用。心跳變快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有不利的影響,肺功能下降則不利於患者脫離呼叫器。因此,疼痛控制對於重症患者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須予以重視並加以控制,以降低患者之不適及疼痛引起的副作用。

    疼痛是主觀的感覺,每個人對於疼痛的耐受度因不同的身分、背景、生理狀況而有所不同,所以不易度量與評估。有人用心跳、血壓、瞳孔大小來做評估工具,但它在加護病房受太多因素影響,不是一個很客觀的疼痛評估工具。最好的評估工具是由患者自己表述,常用的疼痛評估工具有視覺對比量表、語言描述量表、及數字量化量表,其中以視覺對比量表是最常被使用的量表,從不痛的零分至最痛的十分,讓患者指出其疼痛的感受是何種等級。

    疼痛控制分為藥物及非藥物的方法。非藥物的方法包括使用音樂,分散患者注意力,臨床醫護人員適度安慰,治療患者時動作輕巧一些等,都可降低患者的疼痛。藥物的方法快速又有效,可藉由上述的評估工具來評估疼痛強度,作為調整藥量的依據。給藥方式可用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方式來做疼痛控制,全身性的方式大部分是靜脈給予藥物最為方便,作用最快速,可根據患者疼痛的程度,快速調整藥物,較不建議用肌肉注射方式給予藥物。局部性的疼痛控制可用在疼痛只侷限在某些範圍的病人,好處是較無呼吸抑制作用,止痛藥的用量也較低。口服藥物作用慢,一般在重症患者較不建議使用。貼片藥物也不建議在重症患者使用,因其藥量無法隨患者疼痛狀況做調整。

    疼痛問題在加護病房常被低估與忽略,適當的評估與治療是必要的,大家知道在加護病房需給予患者適當的鎮定,有一部份患者的躁動不安是來自於患者的疼痛,在給予鎮定劑之前,須先評估患者的疼痛狀況,若是疼痛引起的燥動不安,須先處理疼痛的問題,必要時再予以鎮定。在加護病房推廣疼痛控制可減少病患疼痛帶來不良影響,對於提昇醫療品質確實有正面的意義。


    淺 談 水 腫

    陳麗君護理師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偶會聽聞週遭人身上有水腫的問題,常發生水腫部位不外乎眼瞼、雙手、雙腳等部位。發現身上水腫時,一般人總想到是腎臟出了問題,然而水腫的成因很多,可能只是短期且局部性問題,也可能是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性疾病所產生的症狀,希望藉由此篇文章,分享有關水腫之成因及處置,增加大眾對水腫的認識,以期能早期找出原因,對症治療。

    水腫的原因可分為幾大類:

    1. 體質性水腫:以女性為多,其特色是早上起床時並無水腫,但到了下午,則小腿及足背便有腫脹的情形。體質性水腫其身體檢查及檢驗均正常,至今致病原因仍不清楚,不需接受任何治療。
    2. 心臟疾病引起的水腫:此類水腫通常出現在雙側下肢,常伴隨有走路、爬樓梯或平躺久後,會有喘息或呼吸困難出現。
    3. 肝臟疾病引起的水腫:此類患者可能有慢性肝病或長期酗酒之病史,因肝硬化而造成有黃疸、下肢水腫甚至腹水的產生。
    4. 腎臟疾病引起的水腫:因腎臟疾病導致腎臟功能衰退,使得水分與鹽分的排泄出現問題,水腫部位常常是全身性的,例如眼皮、臉、上肢及下肢。
    5. 藥物引起的水腫:某些降血壓藥物,消炎止痛劑、避孕藥、排卵藥物,有可能引起水腫副作用。
    6. 局部血管或淋巴管阻塞引起的水腫:如深部靜脈血栓導致靜脈機能不全或是腫瘤壓迫淋巴組織,導致淋巴循環不良的水腫,此類水腫通常好發於單側小腿。
    7. 內分泌問題引起的水腫:如甲狀腺功能異常,這種水腫指壓時並不會凹陷;或是女性隨著月經週期荷爾蒙改變,引起的週期性水腫。
    8. 姿勢問題引起的水腫: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坐飛機,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

    出現水腫症狀時,該如何處理 :

    綜觀上述多種水腫成因,其症狀可能很輕微且短暫,也可能來得很急很嚴重,如何能在水腫發生時,即早找出病因,即早治療,在就診時提供醫生正確的訊息很重要,可在就診前收集、備妥以下資料提供醫師參考:

    1. 水腫的部位。
    2. 發生和持續的時間。
    3. 一天體重變化。
    4. 尿量有沒有減少。
    5. 和月經週期有沒有關聯。
    6. .目前服用的藥物。

    水腫居家注意事項:

    若是疾病引起的水腫,治療上並非服用利尿劑將水分排出就好,如果是肝臟、心臟或是腎臟等器官疾病導致水腫,則須找出根本原因加以治療,才是根本。而對於體質性水腫或姿勢問題引起的水腫,在居家中須注意事項如下:

    1. 改變長期不動的工作姿勢及坐姿,避免久站,多走動,常做足背屈曲運動。
    2. 少吃太鹹的食物(如醃漬類食物、蜜餞、罐頭食品、洋芋片、泡麵等)
    3. 睡時將腿抬高,下床前穿上彈性襪。
    4. 不要穿過緊的衣物,特別是在臀部及大腿很緊的牛仔褲、束腹、束腰等。
    5. 生活規律不要過渡勞累,熬夜容易讓眼眶充血,造成眼部血液循環不良,引起黑眼圈及眼袋的問題。
    6. 避免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或穿太緊的鞋子。

    淺談敗血症

    吳冠陞醫師

    聽到「敗血症」,病患與家屬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背脊一涼、倒吸一口氣。認為血液都敗掉了,是不是生命也會有危險?

    要瞭解敗血症,要先瞭解全身性發炎反應(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以心跳、血壓、呼吸、白血球四項指標來衡量,當有其中兩項或以上的指標異常到某個程度以上,就符合全身性發炎反應的診斷。會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的原因很多,例如:外傷、感染、燒傷、胰臟炎、手術、出血等。

    當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的原因,確定或懷疑是感染症時,就稱為敗血症。敗血症為一全身性的疾病,常常導致器官衰竭,如果敗血症造成了一個或以上的器官衰竭,我們稱之為嚴重敗血症。當敗血症嚴重到某個程度,使病患的血壓需要使用昇壓劑才能維持時,我們稱之為敗血性休克。

    輕度的敗血症可以於門診或一般病房處理;若已經進展到嚴重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則往往必須於加護病房中治療。敗血症是內科系加護病房中,除了心血管問題外最常見的疾病,也是造成加護病房內死亡的最常見原因。

    由於敗血症的高致死率,國際間針對敗血症已有許多研究,並有達到共識的處理準則,目前多數人依循的是2008年Surving Sepsis Campaign (戰勝敗血症)準則,其主要內容包括:立刻開始初始急救,不要延遲;使用抗生素前應收集適當檢體,其中以血液培養最為重要,並儘早使用靜脈注射之抗生素;儘早確定感染部位,並設法去除可去除的感染源;必要時使用昇壓劑、強心劑、鎮定劑;輸血的閾值設在 7g /dL;加強血糖控制;預防壓力性潰瘍以及深部靜脈栓塞;針對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症提供最適當的呼吸器設定。

    敗血症的臨床表現與併發症多樣,死亡率不低。若進展到嚴重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死亡率更高,處理上除了國際間準則的建議外,常需仰賴多專科的團隊合作,以期給予病患最妥切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