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注射 - 靜脈雷射治療(Intravenous Laser Irradiation of Blood, ILIB)

Print
    資料來源:復健醫學部       

    低能量靜脈雷射療法 改善病理性神經痛

    高雄榮總復健醫學部   張幸初 醫師

          「病理性神經痛」指的是周邊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所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有時會變成慢性化,造成長期的困擾。造成病理性神經痛的原因有很多,臨床上較常碰到的類型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疱疹 後神經痛、幻肢痛、複雜局部疼痛症候群等。

            一位37歲女性,2010年因椎管內硬膜外腫瘤而開刀,2012 年又因硬膜內脊髓外腫瘤而開刀,開完刀後,胸肋間不斷痙攣抽痛,最後嚴重到無法行走,吃飯、洗澡、如廁等皆在床上完成。期間曾使用過多種藥物與傳統復健等治療,但皆未獲得改善,最後只好求助高壓氧治療,經過 60 多次的治療,終於改善了知覺和觸覺,從臥床不能動到可以下床走動的程度,但疼痛還是存在,開刀前是右肋間神經抽痛,開刀後則為左肋間上處神經痛,有被電到及針刺感,膝蓋以下 麻且緊。

           這種疼痛,可能是術後中樞神經敏感化所致。所謂中樞神經敏感化指的是脊髓神經的過度興奮現象。組織受傷或神經受傷都有可能造成此現象,且需周邊恰有持續輸入的傷害性訊號方能維持,周邊神經受刺激後會放出化學物,這些化學物質會讓脊髓後角細胞的放電增加而導致疼痛,難怪病人會痛苦的說:「終於體會到為何有人會痛到想跳樓的感覺!」。

            該患者於 2015年至本科就診, 希望能改善疼痛問題。當時給予安排低能量氦氖雷射靜脈注射來治療,此治療為每日靜脈注射一次,每次 60 分鐘,共需 10 次為一個療程,治療後建議補充 500 c.c.溫開水,一天至少 2000 c.c. 水份,幫助身體代謝。第一療程結束後,休息 1-3 週,再進行第二療程。第二療程結束後,再休息 1-3 週,再進行第三療程。第一次治療以實施三個療程為最佳,因為人體細胞受刺激後,一定時間內會產生生物效應,在修復完成前,再給予第二次刺激,生物能有累積作用,待修復完成後再給予刺激,則無累積作用。

    Art editor Img

           施打的雷射能量因人而異,劑量並非愈強愈好,且每人每天的劑量也需隨個案不同的反應做些許的微調,此皆需由醫師評估。第一療程給予病患施打輸出功率 3.0- 3.5mW,施打完後,胸下肌肉感覺張力大且緊,10 次治療有 2 次有頭暈的現象。第二療程就給予降低輸出功率,改為 2.3-2.7mW,此時肋間以下疼痛感頻率就慢慢降低,但仍有張力大的不舒服感,疼痛指數從 8 降到 5。由於患者屬於瘦小且體重過輕型,所以第三療程就更將輸出功率降至 1.2mW,效果不錯,不僅肋間緊張的狀況未再發生,神經抽痛的現象也不再出現,雙腳感覺靈活且柔軟,甚至多年的失眠也不藥而癒,疼痛指數從 5 分降到 1 分,從此不須再服用止痛藥及安眠藥,與疼痛告別。

           低能量之氦氖雷射乃是將光波 波長 632.8nm 的低能量雷射紅光,導入人體靜脈血管中,等同讓血液做日光浴,進行細胞能量的轉換。該波長的光線剛好落在紅血球的最佳吸收光譜區,讓含氧血和非含氧血都能吸收,如此一來,就是以最小能量讓紅血球吸收最多的狀況。當雷射光照射血液時,可加強紅血球的變形能力,促進氣體交換功能,增強新陳代謝效率,進而改善「病理性神經痛」,讓患者不必再忍受疼痛。 ( 張幸初,中榮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