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注射 - 靜脈雷射治療(Intravenous Laser Irradiation of Blood, ILIB)

Print
    資料來源:復健醫學部       

    中風復健新趨勢

    高雄榮總復健醫學部   張幸初 醫師

     前言:    

           台灣十幾年來之官方統計,中風一 直居十大死因之第三位,而且是成人殘障的主因。腦中風帶給醫療照護系統相當大的負擔,首先是急性中風的早期治療,再來是中風病人恢復期後的長期復健與照護。健保署自2014年元月起試辦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建立腦中風病人急性期後新照護模式,期待經由急性期之新照護模式,改善失能程度後,能接軌長期照護體系,使醫院與長期照護體系能順利接軌。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中風急性期通常是由神經內外科進行急性醫療介入 ,但在疾病穩定後,進入亞急性期(或稱中期、急性後期)與慢性期,還常遺留一些併發症或生理上的障礙, 如手腳僵硬及肌肉張力異常等,此時如果能及時實施密集復健,對患者有 很大的幫助。

    中風復健可分三階段:

    一、急性期:中風患者病情穩定後就要立刻開始復健,此時著重在姿勢的擺位與關節的被動活動,早期開始復健評估和治療是確保最佳復健療效的不二法門。

    二、亞急性期:復健科在病人「醫療狀態穩定」後,便會及早介入。當臨床醫師告知病人或家屬可準備出院時,此時就是進入了亞急性期,這時很多病人家屬的反應就是:「啊?!回家要如何照顧?萬一還有其他問題怎麼辦?」,這時就是將病患轉介至復健科繼續治療的最好時機。當復健科醫師接受照會後,就會至病房觀察其日常生活與肢體活動,進而開立復健處方,安排復健治療,若無法順利下床,則以床邊治療為主,床邊治療包含:適度的擺位、翻身等,以預防褥瘡或肌肉萎縮為主;若能順利下床, 則會安排到復健室進行治療,治療項目包含:姿態訓練、平衡訓練、電刺激、行走訓練、傾斜床等。行走訓練是採用懸吊護具支撐體重,並加入徒手輔助,進行跑步機訓練;而傾斜床的目的是治療姿態性低血壓、視覺剝奪等。同時,復健治療師會教導病人家屬日常照顧技巧,如:位置轉換、 餵食、吞嚥、語言、洗澡、穿脫衣服 等,待家屬學會前述的技巧後,病人即可出院,改由門診來治療或長期照護體系來接手。

    三、慢性期(出院後門診的治療或長期照護體系的治療):此時期的復健治療以強化前述治療的療效為目的, 如姿態訓練,訓練病人能自我調整姿勢,並加強對自找我照顧的能力;另外這階段要特別注意後遺症的發生, 如不正常的肌肉張力、交感神經痛、視覺半側忽略、關節異位性骨化、續發性巴金森症候群等,因為會影響未來神經功能的恢復。

    如有不正常的肌肉張力,此時需注射肉毒桿菌素來緩解其肌肉張力。

     中風復健新趨勢

            中風治療若按照以前的方式,曠日又費時,病人既焦急又無奈,最近歐美國家流行一些新式治療,如鏡像治療、虛擬實境治療、穿顱磁刺激術、 限制健側誘發患側動作、靜脈雷射光療法、自動機器步態訓練系統等,來促進復健效果,以早日讓病人恢復日常生活功能。茲舉靜脈雷射治療與自動機器步態訓練系統來說明。 目前靜脈雷射光療法對患者來說, 是最簡單、方便的治療,病人只要每日靜脈注射一次,雷射光經由光纖導管引入,直接照射靜脈血液,每次六十鐘,十次為一個療程,休息兩週再第二個療程,再休息兩週再第三個療程,共計三十次。靜脈雷射光療法能啟動血液中的有核細胞(如紅血球、 白血球、巨噬細胞)等,其粒腺體的光合作用系統會產生新的能量,來調控血管擴張或收縮,同時也會使紅血球 變形能力提高,增加血紅素攜帶氧氣的能力,可順利通過狹窄之血管以供應遠端缺血缺氧區,可使肌肉、腦部、心臟 、神經等需要氧氣的生理器官系統,獲得足夠的營養供應,自律神經也可因此而穩定,所以對中風患者來說,甚有幫助,此治療項目,目前臺中榮總復健科有提供,但無健保給付,不過此法對出血性中風病人並不適用。自動機器步態訓練系統主要由步態矯正器、先進的體重支援系統和跑步機台組成。此機器系統可評估及提供患者訓練過程,以達到高效的治療效果,是目前最先進的中風後步態訓練方式之一, 只可惜價格昂貴,在台灣並不普及。 美國研究中風後下肢步態的療效,將此機器系統與懸吊式行走訓練來做比較,結果發現,自動機器步態訓練在步行速度、兩腳步伐對稱性、快速步行速度、下肢運動功能、體能表現等 ,均比懸吊式行走訓練來得有效。

    結論:

           中風復健永不嫌晚,愈早開始,效果愈好,過去認為只有在發病後之前半年時間才能改善,所以設定了「黃金療程」,但美國的研究發現,患者即使在中風後六個月才開始復健治療 ,仍有進步之空間。

    Art editor 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