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注射 - 增生療法 (PRP D5W)/肉毒素注射

Print
    資料來源:復健醫學部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在骨關節炎疾病的應用

    資料來源:高雄榮民總醫院 復健部孫淑芬醫師兼科主任

    退化性骨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易導致疼痛不適及活動障礙,並降低生活品質。傳統治療包括止痛藥、葡萄糖胺類藥物、減重、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復健治療,嚴重者需接受手術。近年來“PRP注射”成為熱門的話題,常可在報章雜誌或新聞看到這種新治療方法,例如高球名將老虎伍茲、 知名球員林書豪、王建民、羽球球后戴資穎等運動明星及台灣多位知名藝人都曾使用過PRP療法,讓PRP聲名大噪,然而什麼是PRP ? 關節內PRP注射對骨關節炎是否有效呢?

    PRP的全名是Platelet Rich Plasma,即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一般是先抽取靜脈的血液(大約7-10cc或更多),經儀器離心處理後,取中間層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再注射入患者體內進行治療。PRP可釋放多種生長因子,促進組織修復再生、調整發炎反應、加速傷口癒合。研究顯示,使用PRP在軟骨受傷位置,可促進軟骨的修復癒合。

    近來有不少研究比較關節內PRP注射和關節內玻尿酸注射對骨關節炎的療效,多數結果顯示關節內注射PRP比玻尿酸有更好或至少一樣的效果,且長期的效果明顯優於關節內注射類固醇。部分研究顯示關節內PRP注射可維持一年以上的效果,但療效可能會隨時間遞減。關節內PRP注射對較年輕、關節炎較輕度的患者,有更佳的療效。多數研究也顯示PRP注射是安全的治療,無明顯副作用。然而最適當的施打劑量、施打次數、效果維持時間等至今尚無定論。依關節病變程度不同,PRP治療的療程可能需單次或多次(3-4次)注射,目前大多為隔週或每三到四週注射一次,半年或一年後可依病情再施打另一個療程。

    關節內注射PRP是治療關節炎的新選擇,但部分患者不適合PRP治療,例如血液及免疫疾病、嚴重貧血、血液性感染、慢性肝臟疾病史患者、惡性腫瘤等,應由專業的醫師進行評估。值得提醒的是,退化性關節炎不是打完PRP後就一勞永逸,還須搭配復健,除了靠醫師、物理治療師等人的幫忙,患者本身也要努力,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調整,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正確姿勢、有效運動等,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整體而言,PRP在復健科使用的範圍非常廣泛。除了退化性關節炎外,還包括網球肘、足底筋膜炎、肌肉撕裂傷、肌腱或韌帶受傷、肩膀或手肘等肌腱發炎、軟骨受傷等,但目前PRP治療屬自費項目(健保不給付) ,價格偏高,有意願嘗試者,可至門診掛號與醫師討論洽詢。

    若有任何疑問或更改時間請連絡: (07)3422121轉74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