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叉神經痛

Print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出現在臉上的陣發性疼痛,一陣一陣的抽痛或伴隨以雷電般的刺痛感。這種疼痛相當厲害,有些患者因而茶飯不思。由於它的痛點與牙疼接近,常被患者自覺是蛀牙而至牙科就醫,作了一大堆牙科治療,卻仍不見改善,才被轉診至神經科治療。

        顧名思義,這種神經痛的名稱由來就是因為它出現在臉上三叉神經所分布的區域內。三叉神經又是什麼?人體共有十二對腦神經,其中第五對腦神經是最粗大的一對;因為分出三支周圍的感覺神經因此稱為三叉神經,它經過顱底三個小洞穿出,分為眼枝(第一枝)、上頷枝(第二枝)、下頷枝(第三枝),管理臉部表淺感覺。目前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已經很清楚,大約有百分之八十是三叉神經在腦幹根部被血管壓迫造成短路所致;其他病因如多發性硬化症、腦幹腫瘤、帶狀皰疹、牙痛等,也會引起類似三叉神經痛的症狀。

    典型的三叉神經痛,都是單側,很少見兩側都痛。一般以第二、三分支疼痛較常見。輕觸、冷風吹或冷熱水敷於面頰或牙床部位時,會突然引發陣發性劇痛;甚至有些患者說話、嚼、吞嚥或臉部運動及刷牙都會引發。發作時間短約數秒,長可達數分鐘甚至數小時,發作次數可由每天數次至數百次。由於這種痛十分難受,有些患者在發作時因而不敢說話、洗臉、刮鬍子、上妝,甚至不願意吃東西。

    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決定治療方法,因為我們口腔內的感覺也是由三叉神經來傳導,所以常被誤認為牙痛。三叉神經痛的致病因大部分是三叉神經在腦幹根部被血管壓迫造成,醫師仍需要排除腫瘤或非血管壓迫造成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因此電腦斷層或磁振掃描往往是有幫助的。

    治療方法以下分別敘述:

    一、藥物控制:主要以抗癲癇藥物為主,其中以癲通(Tegretol)為最常用,對此症應定期檢查血液中之白血球的數目以及肝功能。另外有極少數的患者對於此類藥物有過敏反應,會有皮膚紅疹及黏膜潰瘍等不良反應。如果患者對藥物治療效果良好,又不想開刀時,或年紀太大,或有其他疾病不適合手術時,藥物治療為第一選擇。若有明顯的影響,則需暫停服藥。

    二、三叉神經根微血管解壓顯微手術:手術為一治本之方法,目的就是隔開壓迫三叉神經跟部的血管並以一種人工的材料鐵弗龍(teflon)隔開血管與神經,去除神經短路。手術效果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三、注射療法:注射療法主要是將各種不同的藥物如局部麻醉劑、酚液、甘油,注射於三叉神經節來達到止痛的效果。但不易達到長期緩解之效。

    四、神經阻斷法:無線電週波(radio-frequency)做神經節阻斷;另外還有周邊神經切除術、神經切斷術等。

    五、迦馬刀:用高能放射線燒灼腦幹三叉神經根。

     

      人類對三叉神經痛的認識已經有三百年之久,尤其近幾十年來對於診斷和治療更有長足的進步;不管是藥物的使用以及手術方法的發展,均可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有效去除這種「刻骨銘心」之痛。

     Q & A

     Q:請問醫師,我是一位三叉神經痛患者,雖然已經定期服藥,但是疼痛發作起來都讓我無法工作,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不知道效果如何?安全與否?

    A:微血管減壓顯微手術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三十年,它確實是一種相當精細的腦部顯微手術。然而根據統計,手術後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病人獲得立即改善。手術本身的危險性包括聽力受損、顏面神經麻痺、耳鳴、腦幹受損等;但是在受過良好神經外科訓練的醫師,發生的比例相當低,這是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當中成功率最高,且合併症最少的手術。其他的危險性則和身體狀況有關,如果是年紀太大或是有許多慢性病如尿病、高血壓,接受全身麻醉手術危險性自然就比較高,通常會建議採行其他治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