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Print

    刀非刀,非常刀,腦部病灶免開刀

    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發展
    腦是人類靈魂的中樞,也是結構最精密複雜的器官,因此要治療其中的病灶,一直是醫學上最具挑戰性的問題。1951年瑞典神經外科醫師Lars Leksell首度提出應用集中型放射線來治療腦疾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概念,1968年首部加馬刀治療機問世,開始治療病人,也開啟了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紀元,到了最近十年,隨著醫學影像及電腦工程科技的突破,加馬刀放射手術已蓬勃發展到前人無法想像的地步。目前每年在美國接受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的病人總數,已超越開顱手術的案例數,全球接受過加馬刀放射手術的病人數也已累績突破一百萬大關。「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已成為腦瘤、異常血管病灶、三叉神經痛等腦疾非侵入性治療的優先選擇。
     
    本院引進新型「加馬刀」(Gamma Knife ® IconTM)
    加馬刀放射治療設備造價高達上億元,目前全台有八家醫學中心配備舊型加馬刀,今年12月本院引進新型加馬刀治療機(Gamma Knife ® IconTM)。相較於舊機種,新一代的加馬刀製作劑量計畫的電腦功能更加強大便利,結合了電腦斷層及先端的影像導引技術,可於治療中即時校正病灶與治療計畫的誤差,使得治療更精準、降低週遭組織的輻射傷害,提升病人的安全性。此外,新型加馬刀增加了面罩固定式的選擇,提升病人治療時的舒適性,也因為併用術中即時影像導引及面罩固定的技術,突破了以往加馬刀無法執行分次治療的缺點,相對安全地可以治療體積較大的病灶。
     
    加馬刀治療方式
    新型加馬刀(Gamma Knife Icon)是利用鈷六十產生192條加馬射線(γ-ray),經由精密的電腦運算配合立體定位影像治療計畫,聚焦在治療病灶上,產生的高能量破壞目標細胞,達到與外科手術相似的效果,而病灶週遭正常組織因為接受的輻射劑量低,受到的傷害小,僅有少部分會產生短暫腫脹的情形,出現此現象時亦可經由藥物治療緩解。因為加馬刀放射手術是高精密度、快速、高能量的放射治療,並不是真的開刀,所以病人治療時不需麻醉,也沒有術後疼痛及傷口癒合的問題,治療後隔天即可出院回復日常生活。
     
    適應症
    加馬刀放射手術對於腦深部病灶、多發性腦病灶、開顱術後殘餘或復發病灶,年長或是無法承受手術及麻醉病患,為其最佳的替代治療選擇,並且可作為傳統全腦放射治療之協同或替代治療,以邊緣清楚且直徑小於3公分或體積小於20C.C.的病灶為佳。
    常見適應症如下:

    • 腦部轉移性腫瘤。
    • 良性腦瘤:腦膜瘤、聽神經瘤、腦下垂體腫瘤、海綿竇血管瘤、顱咽瘤等。
    • 血管異常病灶:腦動靜脈畸形、動靜脈瘻管。
    • 少數惡性腫瘤。
    • 三叉神經痛。
    • 其他功能性異常病患。

     
    本院加馬刀治療團隊是由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科與放射腫瘤科醫師共同合作,完整、專業且經驗豐富的治療團隊,從病例討論會到治療計畫及追蹤檢查,讓本院加馬刀治療中心之放射治療手術更精確及安全,讓病患受到優質的治療與完善的追蹤。
     
    聯絡方式:07-3422121#73138 (高雄榮民總醫院 加馬刀治療中心)  
    郵遞區號: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醫療大樓B1) 
    諮詢門診:

    劉斯顥醫師(每周二上午、五下午門診)、

    周及人醫師(每周五下午門診)

    https://sites.google.com/view/vghks-gkicon-center/%E9%A6%96%E9%A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