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該做哪些檢查

Print
    資料來源:婦女醫學部       

    卵巢功能的好壞,是影響自然懷孕和試管嬰兒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預測卵巢庫存量(Ovarian reserve)的主流指標是:年齡、AFC(經期 2 至 5 天小濾泡顆數)及經期 2 至 5 天血中 FSH 濃度及inhibin-B濃度,排卵藥物刺激試驗(CCCT)等,近來更有科學家指出:AMH經研究顯示在預測卵巢庫存量及懷孕率方面,有顯著的意義,使得AMH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預測指標。
    Anti-Mullerian hormone(抗穆氏管荷爾蒙)簡稱AMH,是一種醣類蛋白。抗穆勒氏管荷爾蒙主要是由卵巢小卵泡分泌,卵巢小卵泡數目越多,血清中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濃度越高。近期科學家研究成年女性體內AMH 濃度,並不會因其他女性荷爾蒙的消長而影響。懷孕或口服避孕藥也不會影響AMH的濃度。之前的研究也顯示,在月經週期的第幾天檢驗也都相似的觀念,意即在月經週期的哪一天檢驗都可以。但是Streuli et al.發表在今年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9的文章卻顯示AMH的濃度在排卵前後有明顯且有意義的減少。但因為實驗對象只有十位所以還須要有大型研究驗證。

    AMH

    研究顯示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的高低和年齡大小對胚胎的好壞最有影響。

    AMH高,則取得的卵子較多、胚胎較多、胚胎也較好。目前許多研究報告都顯示(Silberstein et al., 2006):卵巢庫存量高時,AFC愈多、AMH濃度愈高,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的機會也愈高,但FSH的值在這時卻反而呈現低。但其中AMH的cut-off value卻未有一個公認的明確定論,也就是無法訂出一個明確參考值,告訴我們什麼樣的AMH值會造成OHSS或進入療程的取消率高。李茂盛教授發表於ESHRE 2007,AMH可以用於預測IVF結果及預測OHSS的發生,他收集了274位病人分為A、B、C三組

    A:AMH <1(ng/ml),胚胎植入率(88%),懷孕率(22.7%),胚胎著床率(11%)
    B:AMH 1.0~2.4,胚胎植入率(99%),懷孕率(49%),胚胎著床率(22%)
    C:AMH >2.5,胚胎植入率(100%、P<0.01),懷孕率(47%、P<0.01),胚胎著床率(24%、P<0.01);而發生OHSS的病人全在C組,共21位(21/99,21.21%),發生OHSS的病人與沒有發生OHSS病人其AMH平均值位分別為(5.28±0.009 vs.4.15±0.017 ng/ml、p=0.03),因此將預測OHSS的AMH cutoff value定在5.28 ng/ml。

    文獻中種種研究顯示:AMH與FSH呈負相關,而與AFC、濾泡數、取卵數、好胚胎數、OHSS機率及懷孕率都呈正相關。選擇 AMH 可以更方便與準確評估卵巢功能,也讓我們可以在進入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療程前先行評估,是否需要多一點的排卵針劑量,以降低反應不如預期的機率;或者需要降低排卵針劑量,以避免產生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因此臨床上針對卵巢未來超排卵刺激的功能預測又多了一個相互輔佐的參考指標。

    文獻來源:Clinical uses of anti-M€ullerian hormone assays: pitfalls and promises

    • 相關圖片
      1. AMH pa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