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臨床小札

Print
    不知何時要放棄?

    「不知何時要放棄?」你想試試理性證據的客觀,而非情緒字眼的主觀嗎?

     

    張幸初

    2021/06/23

     

    有一位病人的太太到診間來,想要詢問上次她先生檢查的結果。

     

    碰到這種解釋檢查結果的時候,醫師都會非常慎重,說話速度也會放慢。在緩緩的解釋中,我發現這位太太其實並不是很想知道檢查結果,而是另有目的。

     

    病人42歲已婚,收入微薄,在凌晨四點送牛奶遭酒駕的司機撞倒,頭部與全身多處骨折,經送醫治療迄今未醒,已經九個多月,此期間不斷轉院,甚至轉護理之家,除了人力投入的照顧外,尚需健保以外的額外支出。

     

    陪同而來的姊姊念及妹妹照顧上的辛苦,一直勸妹妹要想開點,但是似乎沒用。在對談的過程中,仔細聆聽下似乎隱藏著另一個聲音:「她不知道何時要放棄」。可是由於妹妹不知道怎麼問、怎麼說,所以姊姊一直弄不清楚妹妹的意思,抓不到重點,因此只聽到姊妹之間不斷來回反覆地說著:

     

    「妹婿一直治療,看起來沒有起色,體力已無法再負荷,而且花費那麼大,快要傾家蕩產了,我跟她說不要救,但她一直執迷不悟。」

     

    「我不要這樣放棄我先生,我不甘心,說不定還有救啊?」

     

    的確,眼下沒有主觀證據顯示病人是否治療無效,以巴式量表來說,病人九個月來一直是零分,相信再等一年也是零分,但是這個量表無法作為放棄的依據,不過腦灌流影像學或許可以透露一絲端倪。這時候我說:

     

    「目前已治療那麼久了,不如再積極治療一個月,若腦影像在三個月之後仍然跟三個月前一樣的話,就表示沒效,可以放棄了,畢竟我們這三個月黃金療程投入了一切的努力。」

     

    這位太太點頭同意,就再等一個月吧!這時候我不經意看到太太失望眼神中閃過一絲光亮,顯然她祈禱一個月後「奇蹟」發生,無論如何腦灌流影像學出來後,都是一個確定的答案,而不是像現在的遙遙無期、懸而未決。

     

    ---- 腦灌流影像學的客觀證據,就像薄霧中的燭光,透露一絲希望的端倪


    Art editor I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