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受傷占全身運動傷害的四分之一,其中又以前十字韌帶受傷最為常見。其發生常是無預警性,不可控制的。典型的發生原因就是打籃球,跳起後著地沒站穩,或是被人從膝蓋後外側方直接撞擊而導致膝蓋扭傷。有時自己會聽到「叭」的一聲。之後膝關節開始疼痛,幾小時內關節腫脹,造成活動、行走的困難。若未接受適當的治療,此後受過傷的膝蓋在急跑、轉身時將無法支撐身體,會有鬆脫、疼痛的徵狀。
治療的方式要視病人的年紀、活動力、膝蓋的功能、是否合併其它的損傷、以及對運動的期望來評估。受傷之後的處理,首先著重在症狀的解除,最主要的是止痛與消腫,初期處理原則為患肢固定保護, 休息, 冰敷, 繃帶纏繞壓迫,患肢抬高。若要手術,也要等到三個星期之後,腫脹部分消失後再開。一來可避開急性受傷的組織,二來較易進行術後的復健,減少關節僵硬的機會。手術以韌帶重建為主,取臏骨肌腱或半腱肌肌腱來代替。
對前十字韌帶損傷的復健,應採取積極的態度。目標設定在術後兩至三週內膝關節達到完全伸直,八週內達到完全彎曲。原則上,術後三至四週可恢復日常生活活動,四至六個月逐漸恢復運動。整個復健治療計畫如下:
一﹑前兩週:在保護重建韌帶的前提下,進行被動性關節活動(可穿戴復健型護具,以限制過大的關節活動)。我們希望在術後第一天便開始,尤其著重膝關節的伸直,因為這是復健成敗的關鍵,太晚進行會造成組織沾黏,關節僵硬。此外也需要腋下柺來分擔體重。而病人可以多做股四頭肌等長性收縮以及踝關節反覆活動,以避免肌肉萎縮和水腫。
二﹑三至六週:這段時期要試著放掉柺杖,來逐漸達到患肢完全載重。同時繼續增加關節的活動度。運動部分,主要是小活動範圍的肌力訓練,以避免對重建的韌帶造成太大的扭力。其中特別強調的是股後肌(Hamstring)的肌力訓練,因為它可以幫助前十字韌帶,提供膝關節的穩定度。另外,也可以騎固定式腳踏車,來增進本體感覺以及肌肉再教育。
三﹑第十二週:此時的訓練內容包括直腳抬腿訓練(加10磅的阻力)、騎腳踏車三十分鐘或走路兩英哩、低強度的等速肌力訓練。
四﹑第十六週:可利用Kin-com 進行肌力測試,以做為可否回到運動場的參考。目標是患側肌力(Quadriceps & Hamstring)可達到健側肌力80-85%。到了第五﹑六個月,則是運動技巧的訓練。
講到膝關節護具,大致分三種:(1) 預防型:指的是一般的護膝,可減低膝外翻的扭力,以保護內側副韌帶。急性期也可用來壓迫患處,幫助消腫。 (2) 復健型:對受傷的膝關節提供一個短時間活動度的限制(術後膝關節活動度過大,會增加重建韌帶斷裂的危險;但活動度不足,會造成關節僵硬)。(3) 功能型:可提供膝關節部分穩定度,重建手術後的病人,在術後一年內的運動,可穿戴此種護具。
作者 許培德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