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截肢是很多病人心裡的痛,肢體的喪失除了身體上的殘障需積極治療外,心理上的適應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截肢後的早期復健介入與適當的義肢穿戴,均是讓病人早日重回病前生活的關鍵。一般而言,下肢截肢最常見的原因為周邊血管病變,如糖尿病足,其次為外傷性截肢、惡性腫瘤及先天性肢體殘缺等其他因素。
二、截肢後的復健
截肢患者開刀後初期的照護與復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皮膚方面:注意傷口有無發炎,及皮膚粘連。(2)促進殘肢的塑型:可用彈性繃帶、彈性襪、半硬式包紮,如air splint、硬式包紮或穿開刀後立即式義肢(immediately postoperative prosthesis fitting)。(3)肌力方面:手術後的復健運動越早實行越好,除了截斷的殘肢外,其他的肢體也要做肌力訓練。(4)關節活動方面:要藉正確的擺位與活動來防止關節攣縮。膝上截肢的患者一般最常見髖關節外展及彎曲攣縮;而膝下截肢病人常見膝關節彎曲攣縮。所以開完刀後,病人應盡量不要將枕頭置於殘肢下方;不要將枕頭放在兩下肢之間;而且坐輪椅時彎曲殘肢及將殘肢懸掛於床緣也都是要避免的擺位姿勢。(5)神經方面:幻覺(phantom sensation)及幻痛(phantom pain)常在截肢後的患者出現。病人常會誤認為已截掉的肢體依然存在,這種虛幻的感覺會讓病人在半夜下床上廁所時,因為使用不存在的腳著地而產生跌跤的危險。甚至病人有已截掉部分的肢體還疼痛的感覺,這種幻痛通常與開刀前患肢痛的時間長短有關,像如果手術前壞死的足部痛得越久,截肢後產生幻痛的可能性越大。以上情形可以利用手術前好好的疼痛控制,術後去敏感化治療,使用藥物或及早穿戴義肢來改善。
三、下肢義肢的裝配與訓練
若殘肢經過初步的訓練後已有適當的肌力,並且殘肢已不再腫脹,外型、周圍徑較固定後,此時可開始考慮穿戴義肢。一般病人開完刀後應先請門診醫師根據其本身的狀況處方適合的義肢,病人繼續做術後復健訓練的同時義肢公司也開始量模訂作義肢,之後病人穿著製作完成的義肢再回門診診察是否合腳,初期穿著義肢時若有不舒服的感覺或骨突處有壓迫感必須立即跟義肢裝具師反應。若義肢裝配完成就可以開始訓練病人利用義肢行走的能力,起初可能需要先在復健治療室內的平行桿裡訓練,再慢慢利用一些助行器、柺杖等來協助平衡,甚至最後可以不用輔具完全獨立行走。一般在開刀半年內的時間裡肌肉狀況為不穩定期,還是會有些許形狀大小的變化,這時可以利用襪套的增減來加強殘肢與套筒之間的穩定性。
目前義肢製作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各樣多功能的義肢與零件不斷的推陳出新,不過病人還是要依據本身的需要來裝配,絕對不要迷信貴的、複雜的義肢才是最好的義肢,而且現在健保局也有針對義肢裝配做部分的補助,相信每個患者應該都可以花費合理的價格擁有屬於自己的義肢。
四、結語
截肢並不代表灰暗日子的開始,若有適當的截肢術後照顧與復健訓練,再加上合宜的義肢裝配,依然可以走出亮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