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兒復健

Print
    小兒復健

    語言發展遲緩兒童

    如何幫助語言發展遲緩兒童

    1. 給予孩子一個舒適及有安全感的學習環境,促使其盼望與外界溝通

    2. 跟孩子說話時,請蹲下來,讓孩子清楚地看到您的口型,以便學習正確發音方法,同時避免使用太艱深的字眼或成語

    3.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若以手勢來表達溝通意圖,大人應將其意圖轉化為簡單口語,並說給孩子聽,以養成孩子以口語來溝通的習慣

    4. 少用「你說這是什麼?」這樣的問句,可以用「你看這是什麼?」,在孩子回答不出來時,不給予催促,並告訴他「這是○○」

    5. 鼓勵孩子注意環境的聲音,如:動物叫聲、交通工具的聲音等,並學習模仿所聽到的聲音

    6. 常陪孩子玩玩具或遊戲,利用玩遊戲當中教導其認識大小、顏色、數字、形狀等概念

    7. 陪小孩玩扮家家酒、角色扮演的遊戲

    8. 常講故事給孩子聽,同時呈現圖片並說明內容

    9. 和小孩一起念兒童歌謠,一定的節律易於強調並引發孩子的興趣,如三輪車、小皮球

    10. 常唱歌給孩子聽,特別是歌詞簡明的,如:兩隻老虎,可配合動作手勢增加記憶

    11. 一起看圖片時,可以問孩子「○○東西在那裡?」「把你的手放在上面」或指著圖片問孩子物品的名稱

    12. 多陪孩子看電視或聽錄音帶,以獲得聽取不同聲音的經驗

    13. 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強要他說一些他無法說出的,這樣會使孩子產生挫折

    14. 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與小孩說話,多讓孩子有選擇及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15. 兒童語言使用錯誤時,不要嚴厲糾正,多鼓勵孩子說話,慢慢從旁改正其錯誤的文法與發音

    16. 幫助孩子辨別事物的相同性與相異處

    17. 加強孩子的觸覺,使其知道冷熱、軟硬、粗細、方圓等感覺,如柔軟的棉被、硬的桌子、冰塊、圓球,讓孩子實際接觸了解

    18. 常給孩子新的經驗,多認識周圍環境並參與活動,如做家事、搬東西、玩泥巴等

    19. 想要孩子說話時,必須在他說話時表現出高度的興趣。停下手邊的事,雙眼注視著孩子,就像面對成年人一樣。孩子很清楚知道你是一邊做事又一邊跟他們說話

    20. 不管孩子講的是什麼事,都要表現出很有興趣的樣子,還要提出問題,和孩子一同分享他的話題,若他們覺得所說的話不受到重視,就會失去溝通興趣

    21. 回答孩子的問題要完整。孩子通常會問有關操作方面的問題,如:零件是什麼?為什麼有這樣的功能?你可以教孩子貨車、旅行車和吉普車的不同,而不是用汽車一詞去概括所有種類的車子,盡量增加他們的詞彙,用直接肯定的方式回答其問題,並隨時在談話中加入一些新的字彙和用語

    22. 對孩子解釋你正在做什麼,增加孩子字彙的方法是透過「自言自語」的方式。自言自語即是把你正在做的事敘述出來

    瀏覽其他衛教資訊>>


    淺談兒童語言發展

    語言是我們用來和他人溝通及傳達感情的工具,一個嬰兒自呱呱墜地的第一個哭聲開始,就已經具備溝通的能力和語言的基礎,而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好壞,也是幼兒身心成熟與否的一向指標,而這項指標也往往為父母所忽略,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有些人認為別緊張,「大雞慢啼」長大自然就好,是否是真的如此呢?

    以下就不同時期嬰幼兒的聽覺發展與語言表達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 嬰幼兒的聽覺發展

    0-4 月: 眨眼、不動、驚嚇反射、約3個月大時會注意聲源,聞聲微笑。

    4-9 月: 尋找聲源(左右或下方)

    9-12月: 直接尋找聲源(下方)聽懂再見、媽媽、不行………。

    12-18月: 直接尋找聲源(上方)指認身體部位或衣服名稱。

    18-24月: 約21個月可聽懂且挑出熟悉的東西。

    24-36月: 約24個月會尋找來自各個方向的聲源。

    • 嬰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

    嬰幼兒語言表達表

     年齡

    語言理解

    語言表達

     

    一歲之前

     

    哭鬧時會因媽媽的安撫而停止

    了解照顧者的語氣

    聽懂自己的名字

    回應他人的聲音

    發出有意義的單字ㄅㄚ、ㄇㄚ

    12月-18月

    知道大部分物品的名稱

    指出正確的身體部位

    聽的懂一些簡單的指令

    會模仿聽過的聲音,如狗叫聲汽車喇叭聲

    會用一些單字,如爸爸、媽媽、抱、車

    18月-24月

    可以聽懂約300個語彙

    單詞期,將會說的語彙互相結合

    會嘗試問問題

    24月-30月

    了解物品的功能 知道”明天”意味不是”現在”

    會回答”誰在做什麼”的問句

    利用幾個詞,組合成不完整的句子來表達,如平平車車玩,媽媽開開喝(電報式語言)

    30月-36月

    會回答有關位置、所有權及數量的問話

    簡單句

    喜歡說是什麼,為什麼?

    36月-48月

    會聽從二至三個連續的簡單指令,能認識一些顏色

    複雜句

    四歲之後日常生活對話沒有問題

    ☆ 溝通障礙的類型

    (1)、構音異常: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臭乳呆』,為兒童最常見的語言問題,指說話時,出現語音替代、省略或扭曲等不正確的現象。

    (2)、嗓音異常:指說話的音質、音量、音調及柔軟性,與相同年齡、性別、及文化背景的人有明顯差異

    (3)、節律異常:指說話時出現過多重複、不當中斷、拖長音或速度太快,令人難以了解。如口吃,迅吃。

    (4)、語言符號異常:如語言發展遲緩、智障或兒童失語症。

    (5)、多重障礙:唇顎裂、腦性麻痺、聽障兒童。

    ☆ 語言發展的異常狀況:

    1. 孩子到兩歲還完全不會說話。

    2. 三歲還不能說完整的句子。

    3. 四歲以後說話仍含糊不清。

    4.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結構仍有明顯錯誤。

    5. 六歲以後仍不能流利地說話。

    6. 七歲以後說話語音中仍有省略、替代、歪曲的現象。

    7. 無論任何年齡該兒童皆因說話而感到侷促困窘。

    8. 聲音單調平直,音量太大或太小,或音質太差。

    9. 有明顯的鼻音過重或缺乏。

    10. 無論任何年齡該兒童對聲音或語音的刺激都無反應。

    結論

    人類的語言結構非常的複雜,一個人要能發聲說話、回答問題、表達思想、除了要有健全的腦功能外、還必須依賴健全的聽覺器官、呼吸的協調、口腔的靈活度、肌肉力量以及認知與理解能力。唯有整體的發展,才能產生一個說話有意義且流利的人,若您發現您的孩子在語言發展上有問題,請與當地醫院的語言治療部門聯絡,以便進一步的診斷及治療。

    瀏覽其他衛教資訊>>


    新生兒臂神經叢麻痹

    為人父母應當是喜悅滿心,但如果生產過程中不順利,使得胎兒頭頸部在產程中受到過度牽引或拉扯,便有可能造成臂神經叢損傷。常見的危險因子有胎兒過大、肩難產、或是胎位不正(例如臀位產),母親妊娠糖尿病,母親過度肥胖,第二產程延遲等。但也有一些病例中,產婦並無合併上述危險因子,生產過程亦順利,卻仍然發現臂神經叢麻痹的現象,這類病例多在母親子宮中便已發生產前臂神經叢麻痺,其原因包括:懷孕期母親用藥、子宮內胎兒感染、薦骨隆突壓迫、異常子宮內壓力、子宮前下段肌瘤、雙角或間隔子宮、或合併胎兒特殊體質對壓力及牽引之易感性等等。
        新生兒臂神經叢麻痹的症狀依其受損的神經而定,常見者包括歐勃氏麻痺(佔了百分之八十,又謂上產科麻痺,其傷害在第五、六、七頸神經根,受傷者手姿勢因肩關節無力外展及肘關節伸直的情形,很像侍者伸手於背後要小費的姿勢),而克隆普式麻痺(又謂下產科麻痺,傷害到第八頸神經根及第一胸神經根,其手指無法抓握或張開,姿勢像爪狀)則較少見,亦有患者是全神經叢損傷,即第五、六、七、八頸神經根及第一胸神經根皆遭波及,整個上肢完全沒有活動。多數患者的神經損傷是因輕微拉扯所致,其中百分之九十在一年內自癒,只有百分之五到八會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

    大部分患嬰都是單側損傷,藉由測試Moro反射,神經損傷的那一側上肢無法將手臂或手指張開,或是於皮膚局部抓搔刺激時總不見患側上肢移動,便可得到初步診斷,除了病史及理學檢查外,尚可利用神經傳導與肌電圖檢查來確定神經損傷的程度與定位,並可作為日後追蹤預後的評估依據,此外核磁共振攝影可檢查是否有假性脊髓膜囊泡來推斷神經根撕裂的可能性。

    關於治療方面,在出生三至六個月內主要採保守性治療,包括注意擺位,誘發性關節活動及肌肉電刺激等。在出生一至二星期後,首先是注意擺位,有些嬰孩可能合併同側鎖骨骨折或膈神經損傷而影響呼吸,神經因拉扯可能造成鎖骨上窩處有局部水腫或小血腫,睡覺時避免壓迫患側肩膀以免使受傷的臂神經叢再度受到不必要的壓迫,所以不宜趴睡或側睡於患側。平常以布巾包裹小孩時要在患側腋下以一毛巾捲隔開手臂,最好將患側肩膀外展至接近水平位置,不宜置於身側而包於裹布內。其次是誘發性關節活動,盡量利用皮膚局部抓搔或輕柔摩搓來刺激嬰孩自行主動抬起患肢,或是利用抓握反射來使嬰孩抓住大人手指後,再刺激抬高肩肘關節,如無反應,再幫助嬰孩作被動的肩、肘、腕關節活動。施於肌肉電刺激在局部麻痺無力的肌肉,有助於減少肌肉萎縮及維持末梢肌經肌肉接合處的活性。如經三至六個月保守治療後,仍無任何患側關節的主動活動出現,代表可能是完全性臂神經叢麻痹,尤其是在六個月左右大時,小孩開始發展雙手性活動及精細功能,如果患側上肢肌力與活動仍差,會影響到小孩練習患側上肢的意願,甚或使患側出現廢用性萎縮的現象,兩隻手可能會長短大小不一,此時可能要考慮早期手術修復神經,以獲較佳之預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