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營養治療對於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病患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並可縮短住院天數,節省醫療成本,使患者的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一般的營養支持可分為2大項,一是腸胃道灌食,另一是靜脈營養,兩者可單獨使用或合併治療,端視患者的營養狀況及病情變化而定。
一、營養素的需求量:
理想體重(公斤) = 22 身高2 (公尺2)
理想體重範圍 = 理想體重 10%
臨床上估算患者的熱量需求以間接測熱法(indirect calorimetry)的方式最為準確,但其需要一部價格昂貴的機器(metabolic cart)操作,並非每家醫院都有,因而我們常用一些公式來估算患者的熱量需要;目前常見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可用氮平衡測驗(Nitrogen balance)來評斷蛋白質攝取量是否足夠
維持時期:1.0 ~ 1.2 gm/kg
同化時期:1.2 ~ 1.5 gm/kg
輕度壓力的患者:1.0 ~ 1.2 gm/kg
中度壓力的患者 :1.2 ~ 1.5 gm/kg
重度壓力的患者:1.5 ~ 2.0 gm/kg
腎衰竭患者:0.6 ~ 0.8 gm/kg
定期洗腎的患者:1.2 ~ 1.5 gm/kg
肝衰竭患者:0.5 ~ 0.8 gm/kg
a.一般佔總熱量25~30%,其中需含2~4%總熱量的必需脂肪酸(Linoleic acid)。
b.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患者,以不超過30%總熱量為原則。
c.呼吸衰竭患者,可將脂肪調高至40~50%總熱量。
d.脂肪攝取太多會影響免疫能力,感染的高危險群如燒傷、愛滋病患者,可將脂肪調降至20~25%總熱量。
每日至少攝取100公克以上,以避免酮體產生。
一般佔總熱量50~60%。
呼吸衰竭患者可將醣類調降至30~40%總熱量,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 生。
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需求量以符合衛生署公佈的國人每日營養建議攝取量(RDNAs)為原則,但需視患者有無不正常的流失或有無心肺、肝、腎等器官衰竭而適度調整之。
- 標準體重算法 (衛生署, 民國85年)
- 熱量需求
多用於重症患者
a.基本的熱量消耗(estimated energy expenditure,EEE)
使用呼吸器者:EEE(v) = 1784-11(A) + 5(W) + 244(S) + 239(T) + 804(B) 或 EEE(v) = 1925-10(A) + 5(W) + 281(S) + 292(T) + 851(B)
未使用呼吸器者:EEE(s) = 629-11(A) + 25(W)-609(O)
其中W:體重(公斤)
H:身高(公分)
A:年齡(歲)
S:性別(男性=1,女性=0)
T:創傷(是=1,否=0)
B:燒傷(是=1,否=0)
O:肥胖(是=1,否=0)
b.建議的熱量需求(recommended energy intake,REI)
維持期 REI = EEE × 1.0~1.1
促進同化期 REI = EEE × 1.3~1.5
常用於一般住院病患總熱量需求量=基本熱量消耗(BEE)×活動因子×壓力因子
a.BEE (basal energy expenditure)
BEE(男) = 66 + 13.7×體重(公斤) + 5×身高(公分)-6.8×年齡(歲)
BEE(女) = 655 + 9.6×體重(公斤) + 1.8×身高(公分)-4.7×年齡(歲)
活動因子
臥床 1.2
輕度活動 1.3
中度活動 1.4
同化期 1.5
c.壓力因子
輕度飢餓:0.85 ~ 1.00
手術後(無併發症):1.0
小手術或癌症:1.2
腹膜炎:1.05 ~ 1.25
長骨骨折:1.15 ~ 1.30
懷孕:1.2
哺乳:1.4
發燒 1 ℃:1.13
嚴重感染 / 多處創傷:1.20 ~ 1.40
敗血症:1.40 ~ 1.80
多重器官衰竭:1.20 ~ 1.40
燒傷 10%-1.25 / 20%-1.5/ 30%-1.7 / 40%-1.9 / 50%-2.0/ 60%-2.05/ 70%-2.2
簡易算法
基本熱量消耗:20 ~ 25kcal/kg
無壓力的患者:28 kcal/kg
輕度壓力的患者:30 kcal/kg
中度壓力的患者:35 kcal/kg
重度壓力的患者:40 kcal/kg
糖尿病患者:3:0 ~ 35kcal/kg
腎衰竭患者:30 ~ 40kcal/kg
嚴重外傷的患者:30 ~ 40kcal/kg
- Ireton-Jones equation
- Harris-Benedict equation
- 簡易算法
- 蛋白質需求
- 脂肪需求
- 醣類需求
- 水份及液體需求
a.簡易算法
年輕、活動力大的健康成人:40 ml/kg
一般成人(18 ~ 54歲):30 ~ 35 ml/kg
55 ~ 65歲的成人:30 ml/kg
65歲以上的成人:25 ml/kg
b.依體重計算
50歲: 100 ml/kg×(第一個10公斤) + 50 ml/kg×(第二個 10 公斤)+20 ml/kg×(大於20公斤的多出體重) 即 1500ml+20ml×(體重-20)
50歲: 100 ml/kg×(第一個10公斤) + 50 ml/kg×(第二個 10 公斤)+15ml/kg×(大於20公斤的多出體重) 即 1500ml+15ml×(體重-20)
c.以體表面積計算: 1500ml/m2
d.美國RDA建議: 1ml/kcal
a.當腎臟、胃腸道、皮膚、呼吸道等的流失增加時。
b.發燒時(38℃),每增加1℃應多補充10%的水份。
- 水份的需求量可依下列方式計算
- 水份需求量增加者
- 水份需求量減少者:心臟或腎臟功能不全。
- 維生素及礦物質需求
二、目的:
腸胃道黏膜內含淋巴組織(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它負責人體約50%的免疫功能,且體內有70~80%的免疫球蛋白是在此製造,這些免疫球蛋白最大的功效是其能穿越腸胃道黏膜,殺死胃腸腔內的致病細菌,以保護身體不被感染。但研究發現全靜脈營養或腸道完全休息的患者,易造成腸胃道黏膜屏障受損,免疫能力減退,使得腸道通透性增加,進而發生細菌轉位的現象,引發敗血症或多重器官衰竭;故只要是腸胃道功能尚存的患者,營養治療一定是以腸胃道灌食為優先考量。而所謂的腸胃道灌食(管灌飲食)是將食物以均質的液體狀態注入餵食管,經由鼻至胃、鼻至十二指腸、胃造口、空腸造口等途徑進入腸胃道的一種飲食,它的目的是要幫助那些吞嚥機能障礙,或是具有足夠的腸胃道功能但又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獲取營養完整均衡又易於消化吸收的流體食物,來對抗疾病的侵襲及維持身體需要,使之能早日恢復健康。
三、適用對象:
- 口腔或頭頸部的疾病造成不能咀嚼與吞嚥者,如口腔癌、下顎骨折、頭部外傷、食道癌、食道狹窄及食道切除等。
- 嚴重外傷、灼傷以致無法經口攝食或經口攝食不足者。
- 中風昏迷不醒或意識不清者。
- 神經性厭食症。
- 癌病末期患者。
- 消化道外科手術患者,腹部尚存引流管,需藉胃造口或空腸造口灌食,以做為進入正常飲食前的過渡飲食。
- 器官衰竭患者,如: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器)、心臟衰竭、肝臟衰竭、多重器官衰竭等。
四、限制使用:
下列患者不適用於腸胃道灌食,應採全靜脈營養做為營養支持途徑:
- 嚴重性短腸症:當空腸小於100公分,迴腸小於150公分,且無迴盲瓣存在時。
- 機械性腸胃道阻塞。
- 長期腸阻塞。
- 嚴重性腸胃道出血。
- 嚴重性腹瀉。
- 頑固性嘔吐。
- 胃腸廔流出液大於500毫升/天。
- 嚴重性小腸結腸炎。
五、管灌途徑:
當患者需要灌食時,應考慮下列情況來決定管灌的途徑:
- 患者腸胃道功能正常與否?
- 管灌飲食要持續多久?
- 患者是否有吸入性肺炎的危險?
- 患者的身體狀況是否可以承受插管或造口手術?
目前在醫院常見的管灌途徑有下述幾種:
a.是最普遍的管灌途徑,用於腸胃道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又不會反湧的患者。
b.適合短期灌食:3~4週。
c.使用16Fr (1Fr=0.33mm)的鼻胃管。
d.批式灌食(bolus feeding)或連續灌食(continuous feeding)方式皆可使用。
a.適用於吸入性肺炎、食道反湧、胃排空差、持續性噁心、嘔吐的高危險群患者。
b.適合短期灌食:3~4週。
c.使用12Fr的鼻胃管。
d.只能用連續灌食方式,若採用批式灌食,則易引起傾食症候群 (dumping syndrome)。
a.適用於胃排空正常、食道不會反湧、無法使用鼻胃管的患者。
b.適合長期灌食:超過4~6週。
c.批式灌食或連續灌食方式皆可使用。
在醫院中常見的胃造口灌食有下列幾種方式皮下內視鏡胃造口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 Larpaoscopic胃造口術, Stamm胃造口術, Witzel胃造口術及Janeway胃造口術。
a.適用於吸入性肺炎、食道反湧、胃排空差、上消化道無法使用的高危險群患者。
b.適合長期灌食。
c.只能用連續灌食方式。
d.常見的空腸造口灌食有Witzel, Needle catheter, 皮下內視鏡空腸造口術(PEJ),Larpaoscopic空腸造口術等方式。
- 鼻至胃灌食
- 鼻至十二指腸及鼻至空腸灌食
- 胃造口灌食
- PEG
在病床邊就可施行,只需局部麻醉,在內視鏡的導引下插管過程簡單快速,傷口併發感染率低,且患者可以行動自如,拔管後傷口也能迅速癒合,適用於長期灌食患者(3~4週)。
Stamm及Witzel方式
簡單方便的外科手術胃造口術,傷口迅速癒合,較適合長期灌食的患者。
- 空腸造口灌食
- Witzel及Needle catheter
方式多用於手術後需早期灌食並同時做胃減壓的患者身上,適用於短期灌食,但Needle catheter管徑較小、容易阻塞。
PEJ
在病床邊就可施行,只需局部麻醉,拔管後傷口癒合迅速。
六、腸道營養配方:
目前國內絕大部份的醫院已經很少再用自然的食物混合調配灌食,都改用商業配方來供應。市售的腸道營養配方不僅安全、方便且營養完備,適用於各類疾病;但要如何選擇適當的管灌配方呢?下面的因素是考慮的重點:
- 患者腸道功能及消化吸收的能力。
- 患者的營養及代謝需求。
- 配方特性,如:滲透壓、纖維含量、熱量濃度、黏稠度、成份組成等。
- 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的比例以及蛋白質的含量。
- 水份、電解質(如:鈉、鉀、鎂、磷、鈣)的需求及限制,尤其是對心肺、腎或肝衰竭的患者而言。
- 費用。
配方種類
愛速康Isocal, 管灌安素Osmolite, 益力康Nutri-Aid。
等滲透壓的低渣配方,不含膽固醇、乳糖,添加微量元素硒、鉬、鉻。
適應症:一般管灌患者,如:中風、厭食、年老體弱者、進食有障礙等。
益力康-高纖Nutri-Aid HF, 愛攝適FiberSource。
不含膽固醇、乳糖、蔗糖的含纖維素配方,添加微量元素硒、鉬、鉻。
適應症:一般長期管灌患者,如:中風、神經障礙、長期活動不良等。
愛速康高氮Isocal HN,愛美力Osmolite HN,能適壯Nutrison, 佳膳Nutren 1.0。
等滲透壓的高蛋白低渣配方,不含膽固醇、乳糖,添加微量元素及特殊必需營養素(L-carnitine、Taurine),支鏈氨基酸(BCAA)含量豐富。
適應症: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需求量高者。
健力體Jevity, 奧特康Ultracal, 佳膳PB益菌生。
等滲透壓的高蛋白質、高纖維配方,不含膽固醇、乳糖,添加微量元素及特殊必需營養素,含豐富纖維能有效改善腸道功能。
適應症:手術後營養補充、蛋白質需求量較高、便秘或腹瀉患者。
葡勝納Glucerna, 利醣Choice dm , 糖尿立攝適DM-Resource。
多為高纖、低醣、高蛋白、高脂的等滲透壓配方,不含膽固醇、乳糖,添加微量元素、特殊必需營養素及胡蘿蔔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
適應症:糖尿病、因外傷或重症而導致的高血糖症、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患者。
普寧腎Nepro, 腎補納Suplena, 腎臟病配方NovaSource-Renal。
為限制電解質與水份的配方,添加微量元素和特殊必需營養素,必需氨基酸含量豐富,並提高鈣、葉酸、維生素B6含量。
適應症:急慢性腎臟衰竭的透析患者、急慢性腎臟衰竭或需限制電解質者。
益肺佳Pulmocare, 愛肺佳Oxepa, 保肺壯Pulmo-Aid。
絕大多數為低醣、高脂、高蛋白的低渣配方,RQ值低,可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及蓄積,不含乳糖,添加微量元素和特殊必需營養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
適應症: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呼吸器依賴者。
利康Deliver 2.0, 愛攝適1.5 IsoSource 1.5Cal, 雙卡TwoCal, 佳膳Nutren1.5。
多為高蛋白、高滲透壓的低渣配方,支鏈氨基酸及中鏈脂肪酸含量豐富。
適應症:須高熱量及限制水分之患者、攝食量有限之營養不良患者如:癌症、惡病質。
飲沛Impact, 免疫增Nu-Immu, 沛力體Perative, 抗滋Advera。
內含豐富的-3脂肪酸、精氨酸(Arginine)、麩醯氨(Glutamine)、支鏈氨基酸、核甘酸,並強化A、B群、C、E等促進免疫功能之維生素,為高蛋白、高熱量、低脂的增強免疫功能配方。
適應症:燒燙傷、重症、敗血症、重大手術、代謝亢進、免疫功能不全、愛滋病患者。
非凡寧適Vivonex-TEN。
為100%游離氨基酸的高蛋白、低脂、高醣、高滲透壓的元素狀配方,精氨酸、麩醯氨含量豐富。
適應症:腸道功能障礙、短腸症、急性胰臟炎、胰臟功能不全、嚴重脂肪瀉、頑固性腹瀉、胰膽道疾病、全靜脈營養轉換至腸道營養之階段飲食。
偉它Vital HN, 創快復AlitraQ、佳易得Peptamen、新普派Nu-Pep HN。
以胜(peptides)及必需氨基酸為主的高蛋白、低脂、高醣的元素狀配方,精氨酸、麩醯氨、中鏈脂肪酸含量豐富。
適應症:燒燙傷、敗血症、重大手術、腸道功能不全、短腸症、急性胰臟炎、胰臟功能不全、嚴重脂肪瀉、頑固性腹瀉、癌症、全靜脈營養轉換至腸道營養之階段飲食。
Resource-Fruit Beverage清流立攝適。
不含脂肪、膽固醇、乳糖、麩質的極低渣清流配方,蛋白質全部來自乳清蛋白,低鈉、低鉀,適用於脂肪吸收不良、手術前後、乳糜胸、腸道檢查患者。
適應症:手術前清腸、腸道檢查、乳糜胸。
安素Ensure, 沛體康Sustacal, 立攝適Resource。
營養完整均衡的低渣口服營養補充品,有草莓、香草、巧克力、蘑菇、雞汁等口味。
適應症:口腔手術、鋇劑灌腸顯影、直腸鏡或直腸手術前之低渣飲食。
小安素PediaSure、小滿力Resource-Just for kids。
養完整均衡,可提供兒童快速生長發育的兒童營養品,適用於1~10歲,可口服或管灌,有草莓、香草、巧克力口味等。
適應症:營養不良、乳糖不耐症、腹瀉、術前術後、創傷等病童。
小兒非凡寧適Vivonex-Pediatric。
含100%游離氨基酸的低脂、高醣元素狀兒童配方,添加Carnitine及Taurine,中鏈脂肪酸含量豐富。
適應症:腸道功能不全、短腸症、吸收不良症候群、頑固型腹瀉的1~10歲病童。
- 普通配方
- 普通含纖配方
- 高蛋白配方
- 高蛋白高纖維配方
- 糖尿病配方
- 腎臟病配方
- 呼吸衰竭配方
- 高蛋白濃縮配方
- 免疫配方
- 元素配方
- 預解配方
- 清流質配方
- 口服配方
- 小兒配方
- 小兒元素配方
七、管灌飲食一般原則:
- 依患者病情、營養狀況,消化道吸收的能力及灌食途徑,決定灌食方法與灌食配方。
- 配方的濃度以1.0kcal/ml為宜,但當病人嚴重營養不良或需嚴格控制水分時,最高可調至2.0kcal/ml。
- 由多種食品混合調配成的管灌飲食,細菌容易滋生,在室溫下放置不宜超過30分鐘;若一次做好整天的份量,應分裝加蓋並冷藏,每次灌食前取出隔水加熱,立即使用,並應於24小時內使用完畢。
- 商業配方開罐前,需將罐面及開罐器擦拭乾淨,開罐後的營養品,需放在冰箱冷藏,並於48小時內用完;商業配方若置冰箱存放,應於灌食前約10~15分鐘取出回溫至室溫後再行灌食。
- 商業便利罐(RTH)配方經插管使用後,可於室溫下連續使用24小時。
- 管灌飲食的溫度以接近體溫最為適當,不宜過冷或過熱。
- 請勿將新鮮的配方繼續添加入仍存有上次殘留配方之灌食容器中。
- 除非有醫囑,否則切忌將藥物倒入灌食中,以防灌食配方與藥物發生交互作用。
- 觀察是否有腹瀉、腹脹、便秘等腸胃不適的現象發生。
- 應注意水分的平衡,尤其是昏迷或有發燒、腹瀉的病患,以免發生脫水現象。
- 灌食管子阻塞時,先以空針反抽或加壓的方式來處理,若無效,可注入溫水處理,但仍無法暢通時,請重新插管(若真的不願重新插管,可試灌碳酸飲料、小紅苺汁或胰臟酵素將之溶解);切勿以鐵線插入管內,以防鐵線穿破管子,造成危險。
- 患者若可自行活動,應鼓勵其於灌食後做輕度的活動以助消化。
- 定期追蹤患者的病情,營養指標及相關的生化檢驗值,水分攝入、排出量,做適當的配方調整。
空針灌食法(又稱批式灌食法,Bolus Feeding)
- 每隔2~4小時,將灌食配方已5~20分鐘的時間輸入鼻胃管內,一天灌食約4~8餐,每次灌食量最多不超過400 毫升(約200~300毫升)。
- 每次灌食前檢查胃餘容積,若胃容物大於100毫升(或一餐灌食量的1/3~1/2),宜先停灌,待2小時後再回抽一次,若殘留量減少則可繼續灌食,否則應觀察後再決定營養治療方針。
- 灌食速度不宜過快。
- 每次灌食後以溫開水30毫升左右沖洗管子,使管子通暢及防止食物殘留管內。
- 灌食時及灌食後1小時內,請將病人頭頸部抬高30~45度,以防管灌食倒吸入呼吸道,清醒者儘量採坐姿灌食。
- 每次灌食前後需洗淨灌食器。
連續式灌食法(Continuous Feeding)
- 初灌食時可用標準濃度(1.0kcal/ml),由20~50毫升/時 開始,並依病人情況每4~6小時檢查胃餘容積,若反抽胃存留量小於100毫升,則可依病人情況每6小時(2~8小時)增加20~25毫升/時 量累進增加,再慢慢調整至所需要的濃度與需要量。但若病患已禁食一段時間或使用元素配方時,則宜從半濃度(0.5kcal/ml)開始。
- 平均一天灌食8~24小時。
- 每四小時檢查胃餘容積,若胃容物大於100毫升(或前2個小時的灌食量),可先停灌並待1~2小時後再反抽一次; 若殘留減少,可繼續灌食,否則請觀察後再決定營養治療方針。
- 在每次灌藥前、後或每袋(瓶)滴食後(或每4小時),請用30毫升左右開水,用注射筒將灌食管沖洗乾淨,以防管子阻塞。
- 連續灌食袋以附有冰袋裝置者為佳,可使灌食溶液保持足夠低溫;若無冰袋裝置,灌食容量一次不宜超過4小時,但便利罐配方於室溫下可連續使用24時。
- 連續灌食袋以每24小時更換一套為宜。
- 宜避免同時改變速度和濃度,如採胃灌食時先調整濃度,而採腸灌食時則先調整速度。
- 病患灌食姿勢要一直維持頭部及頸部抬高30~45度。
- 連續灌食一般採用商業管灌食配方做為食材較佳,若為自調的配方需注意衛生、適當的濃稠度及滲透壓。
腸胃道灌食常見的不適症狀或併發症
多發生於使用呼吸器、鎮靜劑、血糖過高、施行頭頸手術、長期臥床、採用高脂肪的灌食配方、併有敗血症的患者身上。
a.可使用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來改善症狀,例如:Metoclopramide、Cisapride、low dose Erythromycin、Domperidone。
b.若只是胃排空遲緩而腸蠕動尚可的患者,可改用鼻至十二指腸、鼻至空腸或皮下內視鏡空腸造口灌食法來給予營養支持。
c.至於血液動力學不穩的患者,切不可在此時強迫灌食或給予高濃度的靜脈營養,一定要等到血壓回穩,各種生命跡象穩定後再投予營養治療;否則會造成患者代謝負擔大幅增加,引起器官衰竭(尤其是心臟),加速死亡。
- 胃排空遲緩
腹瀉
加護病房內引起腹瀉的常見因子有下列幾項:
- 藥物影響,例如:山梨醇(Sorbitol), Theophylline, 鎂制酸劑(MgO、Antasil-B、Fanta、Lederscon), Cimetidine, 鉀、磷的口服補充劑(KCl, neutral phosphate) , Lactulose, 輕瀉劑, 某些心臟藥(Digitalis、Quinidine、Lidocaine、Procainamide), 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
- 感染引起,糞便培養出Candida或檢測出Cytotoxin toxin B,或糞便檢驗出有WBC、pus。
- 抗生素所引起的腹瀉比Clostridium difficile引起的偽膜性結腸炎還要常見(例如:clindamycin、cephalosporins、ampicillin)。
- 腸胃道併發症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症候群,如:refeeding diarrhea、villiatrophy。
- 糞塊阻塞。
- 細菌污染灌食配方或灌食器具。
- 將高滲透壓的配方直接灌入小腸中,或給腸胃道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使用高脂配方。
吸入性肺炎
- 對於昏迷、虛弱、癱瘓、神經肌肉病變的高危險群患者要特別小心注意。
- 選擇適宜的管灌途徑,以預防食物倒吸,例如:鼻至十二指腸或空腸造口灌食。
- 儘量選擇連續灌食而不用批式灌食法。
- 灌食時及灌食後1小時內,頭部要抬高至少30以上。
- 每次灌食前要檢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確,若是使用連續灌食則需每8小時確認一次。
- 高危險群患者,每次灌食前務必檢查胃殘餘量,連續灌食則每2~4小時檢查一次,若殘餘量太多,先暫時停灌,待2小時後再回抽檢查。
九、管灌飲食的合併症及其治療和預防法:
類別 |
常見症狀 |
導因 |
治療與預防方法 |
胃腸道合併症 |
噁心
嘔吐
|
- 腸胃道阻塞
- 胃排空遲緩
- 對灌食配方的濃度或供應量耐售不良
- 藥物影響
|
- 停止灌食,找出問題所在
- 檢查胃殘餘量,減慢灌食速度,改用連續灌食或停止灌食
- 使用小量稀釋配方,慢慢增加濃度及供應量,使用連續灌食
- 調整藥物,使用止吐劑
|
絞痛
腹脹
|
- 灌食速度太快
- 乳糖不耐症
- 胃排空太慢或胃內殘餘量太多
- 配方溫度太低
- 配方滲透壓過高
|
- 調整灌食速度或改採連續式灌食
- 使用不含乳糖之配方
- 減慢滴速,調整配方並考慮使用促進腸胃蠕動藥物
- 配方灌食前回熱至室溫
- 調整配方之適當滲透壓,稀釋配方或改用等滲透壓配方
|
腹瀉
蠕動過快
便秘
|
- 乳糖不耐症
- 滲透壓太高
- 灌食速度太快
- 配方或器具污染
- 吸收不良(如:短腸症,胰臟功能不良,放射治療合併症等)
- 精神緊張、疼痛
- 使用低渣配方
- 藥物影響(如: 抗生素)
- 活動不足,腸胃蠕動減少
- 使用低渣配方
- 水分攝取量不足
- 藥物影響
|
- 使用不含乳糖之配方
- 調整灌食濃度,採用等滲透壓的配方或稀釋配方,或改成連續性灌食方式
- 減慢灌食速度,改用連續灌食
- 確定配方製作及器具設備之清潔衛生,前次未灌完的配方要丟棄不用,連續灌食袋在每次倒入新配方前要沖洗乾淨,每24小時更換灌食袋
- 稀釋配方再逐漸增加濃度,或使用預解、元素配方飲食,或調整脂肪的比例、種類
- 灌食前儘量放鬆心情
- 使用含纖維素的配方
- 改用其他不會引起腹瀉藥物,使用止瀉劑
- 增加活動量
- 調整配方,增加纖維素
- 增加每日水分攝取
- 依醫囑調整藥物或使用軟便劑
|
代謝性合併症 |
水分過多 |
- 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開始復餐時,給予過多的水分及鈉
- 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 液體攝入量太多
|
- 先降低灌食的供應速度,再慢慢增加量並小心監測攝入量、排出量及觀察臨床表徵
- 對心、肝、腎患者可適度的使用利尿劑,並使用濃縮配方
- 使用濃縮熱量的配方,避免快速注入過多液體,包括靜脈注射
|
高張性脫水 |
- 嚴重水瀉
- 水分供應量不足
- 供應高滲透壓配方及高蛋白質配方給不易反應口渴的患者時易發生(如昏迷、氣切患者及嬰兒)
- 體內葡萄糖利用受損
|
依「腹瀉」項目處理
- 以灌食及靜脈注射補充水分
- 小心監測攝入量,排出量及臨床表徵
- 監測血糖及尿糖,考慮使用胰島素,調整配方中醣類的份量
|
高血糖症 |
- 胰島素缺乏(糖尿病)
- 體內代謝率大增
- 藥物影響
- 灌食配方中單醣含量過高
|
- 給予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
- 開始以較低速度供應灌食,再配合降血糖藥物慢慢增加流速
- 限制配方中的醣類或使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配方
|
低血糖症 |
- 降血糖藥物的作用
- 突然停止灌食
|
- 調整藥物劑量
- 停止灌食必需採漸進方式,每隔4小時監測尿糖及尿酮
|
高血鉀症
|
- 代謝性酸中毒
- 腎功能不足
- 配方中含鉀量太高
|
- 適度的使用降血鉀藥物、胰島素和葡萄糖的治療
- 改採用含鉀量低的配方
|
低血鉀症 |
- 腹瀉、嘔吐
- 明顯的營養不良
- 創傷恢復期
- 注射胰島素時
- 代謝性鹼中毒
|
- 監測血鉀濃度,在灌食或靜脈注射中補充足夠的鉀 |
高血磷症 |
|
- 腎功能不足 |
|
- 改採用含磷量低的配方 |
|
低血磷症 |
- 嚴重的營養不良
- 注射胰島素
|
- 在灌食或靜脈注射液中補充磷酸 |
高血鈉症 |
- 水分攝取不足或流失量太多(如:腹瀉、流汗過多、滲透性的利尿作用) |
- 增加水分的攝取,檢查配方的滲透壓,監測血清葡萄糖濃度 |
低血鈉症 |
- 鈉的攝取量不足
- 不正常的鈉流失(嘔吐、腹瀉、廔管)
- 輸入過多水分
- 液體積存過多
- 抗利尿荷爾蒙分泌不正常(SIADH)
|
- 適量補充鈉
- 限制水分,尤其注意靜脈注射量的控制
- 限制水分或視狀況使用利尿劑
|
血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 |
- 呼吸功能衰竭 |
- 選用低醣、高脂肪的配方 |
機械性合併症 |
鼻咽部不適感
刺激皮膚破皮
鼻肉糜爛或壞死
急性鼻竇炎
急性中耳炎
灌食造口處皮膚刺激破皮
灌食管阻塞
|
- 管徑大小及管子的質料
- 插管技術
- 插管時期過長
- 腸胃道分泌物滲漏及灌食管摩擦
- 藥物阻塞,或藥物與配方不相容而凝結
- 配方太稠
- 灌食完畢未沖洗或沖洗管子的水份不足
|
- 選用小管徑、pu (polyurethane)質料之鼻胃管比較不會刺激黏膜
- 選擇固定管子的適當位置,減少鼻孔處壓力
- 長期灌食宜停止鼻胃灌食法,考慮造口灌食
- 保持造口處清潔,檢查造口是否有紅腫、觸痛、滲出液等,使用護膚乳霜
- 藥物要完全磨碎,儘量使用液態藥物;給藥前後要用25毫升的水沖洗管子,預防阻塞
- 選用口徑較大的管子或稀釋配方,或改用黏稠度較低的配方
- 每次灌食完畢以30毫升左右的開水沖洗,連續灌食則每4小時沖洗一次
|
吸入性肺炎 |
- 胃排空改變或胃殘餘量太多
- 頭部未抬高
- 插管位置不當
- 昏迷、虛弱、神經肌肉障礙、胃與食道括約肌功能障礙的高危險群
|
- 採連續灌食方式餵食,並減慢滴速
- 灌食時及灌食後1小時內,頭部抬高30o~45o
- 灌食前確認適當的插管位置
- 改用鼻至十二指腸或空腸造口灌食
|
咳嗽或嘔吐 |
插管技術錯誤 |
- 以X光確定插管位置,或打入10~25毫升之空氣並以聽診器確定。(註:後者的方法並不能確保完全的準確性) |
其他 |
高張性非酮性昏迷 |
常發生於老年患者或血糖不穩者 |
注意管灌配方中醣類的比例以及沖泡後的濃度 |
十、管灌飲食的合併症及其治療和預防法:
一旦開始腸胃道灌食,醫護人員應密切的監測患者是否發生腸胃道的合併症,注意水份攝取、排出情形,並定期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
開始灌食之前 |
- 完成營養評估
- 檢查灌食插管位置是否正確
|
每次批式灌食之前 |
- 檢查胃殘餘量 |
連續灌食每4~6小時 |
- 檢查胃殘餘量 |
每小時 |
- 檢查連續灌食幫浦的滴速 |
每4小時 |
- 檢查生命徵象,包括血壓、體溫、脈搏、 呼吸 |
每6小時 |
- 檢查血糖;持續監測,若一切正常,非糖尿病患者灌食48小時後可停止每6小時檢查一次 |
每8小時 |
- 檢查攝入量及排出量
- 檢查尿液比重
- 記錄病患灌食總攝取量及耐受情況
|
每天 |
- 測量體重,或每週至少秤重3次
- 檢驗血液電解質、BUN、Cr直至穩定為止
- 檢視排便情況
|
每7~10天 |
- 檢驗所有生化質
- 重新評估營養狀況
|
視實際需要 |
- 觀察患者對灌食的所有不適反應,如:胃排空遲緩、嘔吐、腹瀉
- 檢查灌食插管的位置
- 檢驗氮平衡(N-balance)
- 檢驗生化質
- 清潔灌食設備
- 檢驗生化質
- 記錄重要細節於病歷上
|
參考資料
- Mahan LK, Escott-Stump S (eds). Krause’s Food, nutrition and diet therapy. W.B. Saunders, Philadelphia, 10th ed, 2000
- Whitney EN, Cataldo CB, DeBruyne LK (eds). Nutrition&Diet Therapy. West, St. Paul, 5th ed, 1999
- Gottschlich MM, Matarese LE, Shronts EP (eds). Nutrition Support Dietetics Core Curriculum. ASPEN Publishers, 2nd ed, 1993
- Shils M E, Young VR (eds). Modern Nutri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Philadelphia:Lea & Febiger, 8th ed 1994
- Langkamp-Henken B et al. Immunolog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utr Clin Pract 7:100, 1990
- 中華民國飲食手冊‧台北:行政院衛生署(民國86年3版)
-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Cente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Manual. 6th ed, 1990 章樂綺等合著‧營養與膳療學‧台北:偉華書局(民國87年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