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專訪

Print
    公告日期:109-11-09       

    許副院長書雄專訪

    神經外科/ 吳家洛採訪.撰稿

    資料出處:2020/11/09 高雄榮民總醫院30週年院慶特刊. 1990-2020

    機會與挑戰一直都是許副院長醫療生涯的主旋律,許副院長於1986 年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分發到陸軍獨立73旅服務,1987年進入台北榮總接受6年完整的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訓練,1993年底回到高雄國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擔任主治醫師。1996年退伍以後加入高雄榮總這個大家庭,並自2003 年起擔任高雄榮總神經外科主任,期間曾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神經科學中心研究1年。領導科內同仁胼手胝足不辭辛勞地奉獻心力服務南部地區病患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神經外科的後進,如今皆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我們看得更遠,今年時值本院30週年院慶,作為神經外科及人生永遠的導師,我有幸訪問許副院長,回顧過往及對高雄榮總未來的展望。

    ► 神經外科主任時期的省思

    中南部早年神經外科專科醫師人數很有限。副院長提及當年還在台北榮總服務時常常遇到許多來自中南部不辭千里北上就醫的病患,非常辛苦,高雄榮民總醫院的設立可以滿足南部民眾對高品質的就醫需求。「高雄榮總神經外科第1任主任是潘榮貴院長(轉任省立旗山醫院院長),第2 任主任是何治軍主任退休後轉任隔壁的高雄長庚醫院擔任神經外科主任。我於2003年接任主任時,現在的廖維專主任下鄉到龍泉分院公費服務,當時科內只有葉致文1 位主治醫師,我帶著陳俊逸、劉斯顥、陳志豪、林永上幾個住院醫師扛下整個高榮神經外科的業務是一段很值得回憶的歲月。」

    隨著過去20 年來醫療設備和材料科學的高速發展,神經外科的治療也跟著與時俱進,高榮神經外科在許副院長的帶領之下從顱底手術拆除腦中深水炸彈,發展脊椎微創手術,發展神經內視鏡手術、引進第五代伽瑪刀治療機,一步一腳印這些在南部地區都居於領先地位。秉持著醫者的初衷,以病患為中心,減少商業化考量,不以績效掛帥,善盡醫學中心的職責。在投入臨床醫療的同時,也不疏於栽培後進重視人才的進修與發展。

    ► 外科部長時期的回顧

    「3年前接任外科部主任時正值外科訓練大環境欠佳,內外科淪為各醫院人才羅致困難科,醫學生對大外科卻步再三,全台各大醫學中心外科出現人才荒,有鑒於本院外科人才的儲備與永續經營,在劉俊鵬前院長的大力支持下,從工作收入與培訓三方面改善住院醫師的訓練環境」,許副院長以本身的經歷告訴大家,榮總系統外科有優良的傳統,是醫院的核心醫療不可缺少的主力,雖然比較辛苦但會帶來很大的成就感。當時,在陳以書主任的協助下要求各科放下老大心態,大力介紹外科部各個專科的特色,開展外科技巧訓練營,擴大動物實驗工作坊和國際研究進修管道以強化高雄榮總外科的競爭力,目前已連續兩年達到訓練名額滿招,重回往日盛況。

    許副院長勉勵大家「外科是醫院的核心主力,只有在老中青三代的世代傳承下才能避免人才斷層而被淘汰。外科醫師能力的進步需要時間經驗的累積和突破創新的勇氣,更需要熱忱,現在的住院醫師工時限制和PM off制度對外科訓練的影響很值得觀察。我們的外科部有很多的人才。相信在全外科部同仁的努力下本院外科一定會更加茁壯。」

    ► 接任副院長與面對挑戰

    「我剛接這個職務還在適應學習當中。接下來這兩三年內有幾件重大的工作要陸續完成包括屏東大武分院的籌設開幕,長照健康大樓的籌設和開幕,後年的醫院評鑑。這些都需要協助院長來共同完成。」

    ► 未來展望與自我期許

    「高雄榮總30歲了,我與高雄榮總一起共同成長,我也為高雄榮總今日發展感到驕傲,兩年後屏東大武分院和健康照護大樓完工開幕,我們的服務能量和影響力會再擴大,提供更多人才發揮所長的地方,大家要做好凖備,回顧既往的同時,也展望高雄榮總的未來,只有不斷地與時俱進不畏挑戰,在快速改變的世代中看見趨勢並保持初心,才能立足於南台灣放眼世界,持續守護著民眾的健康與幸福。期望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高榮三十光輝百年。」

    • 相關圖片
      1. 30週年院慶特刊-許副院長書雄專訪
      2. 30週年院慶特刊-許副院長書雄專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