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物專訪

Print
    公告日期:110-12-16       

    黎副院長國洪專訪

    在塔中尋夢

    胃腸科 / 主任 許秉毅採訪.撰稿

    資料出處:2010/10 高雄榮民總醫院建院20週年紀念特刊

    黎前副院長國洪可以說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港仔,在42年前,他滿懷壯志,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展開了他的「尋夢之旅」。

    在初抵台灣時,人生地不熟的他還不會講國語,在進入「國防醫學院」後,才慢慢學習。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擔任住院醫師,而後升任胃腸科主治醫師。1990年,本院草創之初,他應邀擔任胃腸科主任。數年後,升任內科部主任,而後於2003年,榮升醫療副院長。今年五月,他任期屆滿,回到了胃腸科,繼續他最感興趣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的工作。

    黎前副院長是國內治療膽道疾病的大師,擅長內視鏡膽道取石術,首開國內以「內視鏡氣球擴張術」治療總管結石的先河,造福無數的病患。在學術上,他有許多精闢而獨到的見解,曾在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發表百篇以上論文,深深受到士林仰重。我們很榮幸,經由這次的訪談,了解他在醫學的「象牙塔」裡尋夢的點點滴滴,分享他珍貴的人生體驗。

    以下是訪談內容,問題是本臨時記者所擬。

    ► 問:請問副院長,您在香港高中畢業時,為何會想離鄉背井、遠渡重洋到台灣求學?

    ⇒答:我在中學時代,有位深受學生愛戴的廖老師,對國防醫學院的教育十分推崇,經常鼓勵學生赴台就讀。我和二位同學 ( 莫景棠 ( 現擔任本院行政副院長 ) 及彭志成 ( 現於香港開業 ) 接受了他的建議,一同在香港投考國防醫學院,結果三人都金榜題名,於是一起結伴來台,踏上了這塊土地。

    ► 問:您於國防學院庇佑後,是在何種因緣際會下,進入了台北榮總,開始住院醫師生涯?

    ⇒答:我畢業時,國內的大型教學醫院並不多,其中以「榮總」及「台大」為二大醫學重鎮。由於我是在北榮實習,對北榮的制度較為熟悉,也十分喜歡北榮的教育訓練,因此就順理成章的進入了北榮。

    ► 問 : 以內視鏡術治療膽道疾病除了要有靈巧的雙手外,還要經常背負沉重的鉛衣,同時害會受到X光照射,是胃腸醫學領域中最吃力不討好的「手工業」。您當初為什麼會想致力於這項吃力不討好的技能?

    ⇒答:我在進入胃腸科後,得到恩師羅光瑞教授、葉慶瀾主任,及蔡養德主任的指導,初期是跟著江兆豐、陳儉鏗及李壽東教授學習消化道內視鏡的診斷治療技術及消化道細胞診斷術,而後也曾追隨王志堂醫師學習食道靜脈注射硬化治療。台中榮總開院時,原本負責膽道疾病內視鏡診療的陳儉鏗教授升任該院胃腸科主任,北榮的膽道疾病之診療一時之間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於是在長官的指派下,改由本人接手。坦白說,當初一頭鑽進這個吃力不討好的領域,並非我自己的選擇,但在接手這項工作後,每每看到總膽管結石的病患因為自己的內視鏡治療而免受開膛剖腹之苦,露出燦爛的笑容,內心就會受到無比的鼓舞,也加深了我繼續走下去的決心。有人說 : 「有『投入』才會『深入』才能『開花結果』。」隨著不斷的磨練,我的治療技術也隨之提升,同時也產生一些心得,於是就將種種治療經驗發表於國際期刊上,與同儕分享。當然,而後能獲得許多同儕的肯定與回響,也使我感到十分欣慰。

    ► 問:您目前是國內治療膽道疾病的專家,也是大家公認的好醫師。您是否能將自己的寶貴經驗與我們分享,告訴我們分享唯一位受人敬重的良醫呢?

    ⇒答:您過獎了 ! 我想要成為一位良醫首先必須尊重病人,具備同理心,能視病猶親,主動關懷病人;此外,對於同儕應彼此尊重,具備團隊觀念,互相合作;而對於後輩,不可藏私,事實上,所謂「教學相長」,我們常會在教學之中,釐清許多自己原本模糊的觀念,並獲致許多靈感。

    ► 問:您曾擔任本院的醫療副院長多年,對本院同仁的學術研究有何期許?

    ⇒答:我們若想成為國內外一流的醫學中心,出色卓越的學術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期許工作伙伴們除了將臨床經驗發表和大家分享外,還應對臨床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帶到實驗室裡研究,更重要的是將實驗室裡找出的解決方案驗證於臨床的醫療照護上。我想唯有「以並患為中心」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結合,才能創造出醫學的無限可能,也才能真正增進病患的福祉。

    • 相關圖片
      1. 20週年院慶特刊-黎前副院長國洪專訪1
      2. 20週年院慶特刊-黎前副院長國洪專訪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