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部簡介
一. 現況
現有組織:家庭醫學部下分為家庭醫學科、社區醫學科、安寧緩和醫學科。 家庭醫學科業務包含:家庭醫學住院醫師訓練、家庭醫師醫療群計畫之執行、畢業後一般醫學社區醫學訓練工作、家庭醫學門診業務(含門診、門診體檢、減重、戒菸)。 社區醫學科業務包括:一般居家護理所的病患照護、偏鄉醫療支援、住院醫師衛生所訓練、社區預防保健服務(如成老年人健康檢查與四癌篩檢、預防注射、健康講座、社區戒菸班與體重控制班)。另外,社區醫療支援還包括日月光員工門診和健康檢查等業務。 安寧緩和醫學科業務包括:安寧病房、安寧居家照顧、安寧共同照顧、與退輔會榮民體系安寧緩和醫療全程照護網絡的執行。 其他事項:依醫院任務需求,如啟動醫院醫學倫理與法律教育與全人教育課程,協助醫院無菸環境與健康促進醫院的認證與推展、甚至緊急救難後的後續醫療照顧,如921集集大地震醫療救援與莫拉克風災的後續醫療服務。其他尚有參與高雄巿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榮民/巿政府等各項大型活動的醫療支援、社區健康營造、醫院衛教資源網頁的設立與維護等等。 本部獲獎與榮譽:
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依療抉擇意願註記健保卡優良團體受獎
一、年份 |
頒發單位及獎項名稱(含戒菸治療管理中心) |
負責醫師 |
照片 |
2024年 |
榮獲113年度全國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年終成果發表會-【標竿醫院】分享會 |
潘湘如 |
照片9 |
2023年 |
高雄市衛生局111年醫事機構戒菸服務績優競賽活動醫學中心績優第一名 |
戒菸管理中心 |
|
2022年 |
高雄巿衛生局 110年醫事機構戒菸服務績優競賽績優獎 |
戒菸管理中心 |
|
2020年 |
高雄巿衛生局 戒菸服務品質改善措施績優單位治療服務王 |
戒菸管理中心 |
|
2020年 |
高雄巿衛生局 戒菸服務品質改善措施績優單位績優獎 |
戒菸管理中心 |
|
2020年 |
高雄巿衛生局 戒菸服務品質改善措施績優單位衛教服務王 |
戒菸管理中心 |
|
2020年 |
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依療抉擇意願註記健保卡優良團體獎 |
薛光傑 |
|
2019夫 |
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依療抉擇意願註記健保卡優良團體獎 |
薛光傑 |
|
2019年 |
健康醫院創意計畫優等獎 |
潘湘如 |
|
2019年 |
SNQ認證 - 你我的好厝邊 - 撐起社區健康的保護傘 |
潘湘如 |
|
2018年 |
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依療抉擇意願註記健保卡優良團體獎 |
薛光傑 |
|
2017年 |
健康醫院創意計畫優等獎 |
潘湘如 |
|
2017年 |
SNQ認證 銀獎 - 戒菸治療管理中心 |
薛光傑 |
|
2015年 |
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典範獎 |
陳如意 |
|
2014.12 |
103年 健康促進醫院自選議題(健康減重 ) |
潘湘如 |
照片8 |
2014.10 |
衛生福利部 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健保卡註記 優秀單位 |
陳如意 |
照片7 |
2012.12 |
衛生署與中央健保局合頒 社區醫療服務績效卓著獎牌 |
杜明勳 |
照片6 |
2009年 |
高雄巿衛生局 社區健康營造據點 特優獎 |
杜明勳 |
照片5 |
2007年 |
行政院 法制再造工作圏 入選獎 (提升一般病房癌末病人安寧照護品質) |
陳如意 |
照片4 |
2006年 |
國健局 安寧病房服務品質選拔 安寧獎 |
陳如意 |
照片3 |
2006年 |
醫策會 醫品銅獎 (安寧病房圓緣圏) |
陳如意 |
照片2 |
1995年 |
衛生署84年度醫療區域輔導計畫執行成果實地考評優等獎 |
杜明勳 |
照片1 |
|
|
|
|
[戒菸治療管理中心]:
https://org.vghks.gov.tw/scmc/News_Photo.aspx?n=A47D5B3502142BFD&sms=B6D7EB9727517540
二. 個人:
年份 |
頒發單位及獎項名稱 |
醫師 |
2022年 |
國際骨鬆學會 (IOF) [骨鬆骨折聯合照護計畫] FLS金牌獎獎項 |
陳弘哲 |
2021年 |
全國醫師公會110年度[防疫特殊貢獻獎] |
潘湘如 |
2020年 |
第一屆個人國際健康促進-傑出貢獻獎 |
薛光傑 |
2019年 |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20週年陳如意主任獲頒「功贊安寧」獎項。 |
陳如意 |
2017年 |
代表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參加於新加坡舉行2017 APHC 亞太安寧療護會議 |
陳如意 |
2016年 |
台灣安寧緩和醫療蟬聯亞洲善終照護排行第一,獲頒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感謝獎盃。 |
陳如意 |
1994年 |
台灣家庭醫學會 卜內門優秀論文獎(家醫學會獎字第8302號) |
杜明勳 |
1999年 |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模範公務人員 |
杜明勳 |
2001年 |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員工楷模 |
杜明勳 |
2009年 |
高雄市醫師公會 高杏獎 |
杜明勳 |
2010年 |
劍橋大學世界論壇年會 學識代表獎章 |
杜明勳 |
2010年 |
世界人文、科學與溝通年會 終身成就獎 |
杜明勳 |
2010年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默沙東學術研究論文獎 |
王復維 |
2012年 |
高屏區健保局 糖尿病品質獎勵卓越獎 |
王復維 |
2013年 |
高屏區健保局糖尿病品質獎勵卓越獎 |
王復維 |
|
|
|
照片1 |
照片2 |
照片3 |
|
|
|
照片4 |
照片5 |
照片6 |
|
|
|
照片7 |
照片8 |
照片9 |
|
|
|
二.歷史發展與重要事件
早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籌備期間,本部就已配合政府政策,負起了提升區域醫療水準的工作。
1989.8 |
依據行政院核定之「醫療保健計畫─籌建醫療網計畫」及「行政院衛生署七十九年度委託醫學中心支援醫療區域計畫作業要點」之規定,台北榮民總醫院 高雄分院受衛生署指派擔負全國醫療網嘉義區域之輔導工作(781013衛署醫字26612號)。該計畫內容廣泛,包含對區域內各醫院之訪查與輔導、辦理醫師及牙醫師繼續、各類醫事人員繼續教育訓練活動、推動雙向轉診制度、舉辦民眾衛生教育活動及全民健保宣導業之推展、籌建特殊醫療系統之輔導(如緊急醫療網、精神醫療網及加強復健醫療作業、籌設醫療廢棄物共同處理體系等等)與區域醫療網計畫執行之評估。當時,在北榮 蔡世滋主任協助下,家庭醫學科負擔起本醫療網計畫之執行。該計畫自民國79年開始至84年6月結束,相關業務回歸當地衛生局持續辦理。由於本院對於區域醫療網的投入,績效卓著,於民國84年7月6日衛生署諧同經建會、研考會及公衛學者考察全國醫療網作業時深獲好評,並獲得當時的衛生署長張博雅女士頒發優等獎牌一面,為當時唯一獲獎的醫學中心。〔照片1〕 |
1989.3-1991.2 |
奉衛生署指派支援高雄縣內門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
1989.6-1994.1 |
支援高雄縣茄萣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
1990.10.31台北榮民總醫院 高雄分院正式營運 |
1990.10 |
本院正式營運,家庭醫學科同時開始門診作業 (地點: 現門診二樓內視鏡中心)。 |
1991.3 |
於現有37病房位置開辦本院住院體檢業務(2004年重新規劃體檢作業及健檢空間,並於現址成立健檢中心。2006
年為增進自費收益,院方將健檢中心改為獨立單位。) |
1991.9-1995.7 |
支援高雄縣湖內鄉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
1992 |
接受衛生署補助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訓練計畫經費,添置超音波、民眾衛教電視、錄影機和行為科學教學設備。 |
1992.4 |
四月起支援岡山榮家保健組醫療業務;七月支援佳里及台南榮家;十二月支援台東太平榮家(1994.7止) |
1992-1993 |
承辦中油高雄煉油廠員工體檢業務兩年,每年檢查約有七千四百餘人 |
1993.7 |
本院改名為 高雄榮民總醫院 |
1997.7 |
開辦安寧居家服務 |
1998.2-2000.4 |
支援台東縣大武鄉衛生所醫療業務 |
1998.11 |
本院安寧病房啟用,命名為『崇德』,意取上天有好生之德及緬懷親人之美德,有珍惜現在惜緣惜福之意,並符合國人傳統慎終追遠的內涵。病房共有二十張床,預估一年可服務五百人次末期病患,為當時南部地區最具規模的安寧病房。醫院除了提供病房空間外,本病房的設立乃由募款籌建而成,當時三個月時間就募得了兩千萬元。 |
1999.9.21 |
集集大地震。衛生署發佈本院為南投縣名間鄉醫療後續照顧責任醫院後,由本部擬訂醫療照顧計畫,並率先進駐災區指揮調度,為期一個月。 |
2000起 |
支援高雄縣六龜鄉衛生所並協助推廣社區健康營造計畫 |
2003.10 |
醫院組織修編後家庭醫學部,下分為體檢科,安寧緩和醫學科,社區醫學科 |
2005.4.10 |
發行社區健康簡訊雙月刊創刊號 |
2006 |
設立醫院衛教資源網站(以本部2003及2004年度院內研究計畫完成後上網)。當時,共完成書面及國台客語之語音資料各466篇,短片80部。其中,以國語、閩南語及客家語發音之『電話語音系統』,可提供不便閱讀之民眾使用;而「照顧技巧性較高,但不易以文字或語言表達」之主題,則以短片方式呈現,提供民眾簡便易懂的自我照顧參考。本網站於102年2月時有再維護更新。 |
2007起 |
社區健康營造計畫:(2007)三民區鼎泰里、(2008)三民區金獅湖、(2009)左營區福山里社區。2009年時獲高雄巿衛生局頒發社區健康營造據點特優獎 [照片2] |
2008.11 |
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制度試辦計畫,成立高榮溫馨群及平安群 |
2009.8.8 |
莫拉克風災造成高雄縣山崩及土石流,本部奉派代擬訂並執行六龜鄉後續醫療照顧計畫,為期三個月。 |
2011.03 |
支援屏東縣竹田鄉偏鄉醫療作業 (健保局委託) |
2013.01 |
成立高榮樂活醫療群 |
2013.12 |
承接日月光員工診所 |
2013.08 |
支援屏東縣九如鄉偏鄉醫療服務 (健保局委託) |
2014.01 |
成立高榮親心醫療群 |
2014.06 |
醫院組織修編後家庭醫學部,下分為家庭醫學科,安寧緩和醫學科,社區醫學科 |
2014.07 |
榮民體系安寧療護網絡 |
2016.01 |
成立高榮康健醫療群 |
2016.03 |
承接全民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 |
2016.06 |
支援屏東縣衛生所(崁頂衛生所、內埔衛生所)醫師懸缺委辦案 |
2016.07 |
配合醫院參與支援越南國際醫療 |
2017.01 |
成立高榮馨安醫療群 |
2017年 |
3/27~7/1至諾魯參與與中榮合作之國際醫療。 |
2017年 |
承攬衛福部偏鄉醫療屏東內埔及崁頂衛生所計畫 |
2017年 |
辦理受聘雇外國人入國後健康檢查作業 |
2018年 |
戒菸管理中心薛光傑主任參與醫院印尼義診醫療團 |
2018年 |
戒菸管理中心至越南林同省國際菸害防制 |
2018年 |
崇德病房20週年紀念會 |
2018年 |
戒菸治療管理中心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暨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獎領獎 |
2019年 |
波蘭藥學生交流-戒菸治療管理中心 |
2019年 |
日月光捐贈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家醫部辦理偏鄉骨質疏鬆、肌少症篩檢 |
2020年 |
配合醫院支援「高雄榮總支援高雄國際航空站(小港國際機場)COVID-19邊境防疫醫事團隊。 |
2021年 |
COVID-19 公費疫苗專責門診 |
2021年 |
承攬偏鄉醫療屏東車城衛生所 |
2022年 |
承攬偏鄉醫療屏東枋山衛生所 |
2022年 |
衛生福利部三大目標政策遠距醫療, 辦理偏鄉六龜衛生所地,執行皮膚科遠距視訊診療業務。 |
2023年 |
家醫部辦公室搬遷至健康照護大樓 |
2023年 |
家醫部健檢中心成立, 5月1日營運 |
三. 成員
1.現職醫師
職 稱
|
姓 名
|
|
職 稱
|
姓 名
|
部主任
|
王復維
|
|
總醫師
|
羅晉緯 |
家庭醫學科 科主任
|
王復維
|
|
住院醫師
|
陳舜傑 |
社區醫學科 科主任
|
潘湘如
|
|
住院醫師
|
呂俊寬 |
安寧緩和醫學科 代科主任
|
黃資雅
|
|
住院醫師
|
彭梓育 |
主治醫師
|
陳如意
|
|
住院醫師 |
丁以之 |
主治醫師
|
陳姿君
|
|
住院醫師 |
施宛妘 |
主治醫師
|
楊皓宇 |
|
住院醫師 |
陳俐因 |
主治醫師
|
林佩萱 |
|
住院醫師 |
鄭郁潔
|
主治醫師(兼日月光)
|
王仞寒 |
|
住院醫師 |
孫德勝 |
主治醫師
|
許晉豪 |
|
住院醫師
|
王文憲 |
主治醫師
|
蕭佳琦 |
|
住院醫師
|
王晧威 |
總醫師
|
陳 加 |
|
住院醫師
|
張恩廣 |
總醫師 |
宋佳儒 |
|
住院醫師
|
謝金成 |
總醫師 |
李子羚
|
|
住院醫師
|
張庭瑋 |
總醫師 |
余承翰 |
|
|
|
|
|
|
|
|
|
|
|
|
|
|
|
|
|
|
2.兼任醫師
醫師
|
現職
|
陳弘哲
|
屏東榮民總醫院 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
|
3.其他同仁
洪麗如
|
現職:護理師
|
吳昭儀
|
現職:契約護理師(醫療群)
|
仝欣薇
|
現職:契約護理師(戒菸中心)
|
陳慧玲
|
現職:契約護理師
|
黃韋綸
|
現職:契約護理師
|
鄭惠玫
|
現職:契約醫務管理組員 |
陳介俞
|
現職:契約醫務管理組員 |
李思靚
|
現職:契約行政助理
|
李云馨
|
現職:契約行政助理 (醫療群)
|
李光廷
|
現職:契約行政助理 (醫療群、健檢中心) |
林明峯
|
現職:契約行政助理 |
陳柔君
|
現職:榮民安寧療護網絡契約臨床心理師
|
黃晏蓁
|
現職:榮民安寧療護網絡專案助理
|
劉虹君
|
現職:榮民安寧療護網絡契約護理師
|
楊汶翎
|
現職:榮民安寧療護網絡契約護理師
|
張雅萍
|
現職:智能車專任研究助理
|
江捷庭
|
現職:醫療網專任研究助理
|
|
|
|
|
4.完訓醫師
序號 |
姓名 |
離職年份
(民國)
|
|
序號 |
姓名 |
離職年份
(民國)
|
1 |
呂清元 |
81 |
|
61 |
李國文 |
100 |
2 |
張國欽 |
81 |
|
62 |
吳秉衡 |
100 |
3 |
莊俊斌 |
82 |
|
63 |
陳姿吟 |
100 |
4 |
賴國康 |
83 |
|
64 |
林錦美 |
101 |
5 |
周明顯 |
83 |
|
65 |
呂學翰 |
101 |
6 |
劉明海 |
83 |
|
66 |
陳韻如 |
101 |
7 |
陳民淦 |
83 |
|
67 |
朱岑玲 |
101 |
8 |
黃易行 |
84 |
|
68 |
林楷敦 |
101 |
9 |
藍偉宏 |
84 |
|
69 |
陳芝瑜 |
102 |
10 |
蔡存心 |
84 |
|
70 |
陳宣恩 |
102 |
11 |
張敏貞 |
84 |
|
71 |
蘇禕禎 |
103 |
12 |
劉文信 |
84 |
|
72 |
劉翔仁 |
103 |
13 |
莊哲淳 |
85 |
|
73 |
吳品潔 |
103 |
14 |
張國欽 |
86 |
|
74 |
黃偉倫 |
104 |
15 |
郭建志 |
86 |
|
75 |
余宛蓁 |
104 |
16 |
蘇讚賢 |
87 |
|
76 |
許喬琳 |
105 |
17 |
龔俊源 |
88 |
|
77 |
鄭柏中 |
105 |
18 |
陳敏誌 |
88 |
|
78 |
蔡萱憓 |
105 |
19 |
沈貞吟 |
88 |
|
79 |
楊肅奇 |
106 |
20 |
方淑菁 |
88 |
|
80 |
林鑫辰 |
106 |
21 |
曾振炘 |
89 |
|
81 |
林穎隆 |
107 |
22 |
蔡俊吉 |
89 |
|
82 |
林苡均 |
107 |
23 |
陳怡吟 |
89 |
|
83 |
陳家琪 |
108 |
24 |
柳鴻祥 |
90 |
|
84 |
謝佩蓉 |
108 |
25 |
馬勗棠 |
90 |
|
85 |
彭鈺婷 |
109 |
26 |
王怡仁 |
91 |
|
86 |
鄒禪蔭 |
109 |
27 |
林 鴻 |
91 |
|
87 |
胡伊婷 |
109 |
28 |
邱靖惠 |
92 |
|
88 |
方文櫸 |
110 |
29 |
曾旭弘 |
92 |
|
89 |
李柏毅 |
110 |
30 |
何京鰲 |
92 |
|
90 |
許名雅 |
110 |
31 |
徐立昇 |
92 |
|
91 |
李俊豪 |
110 |
32 |
張春瑤 |
92 |
|
92 |
黃得奕 |
110 |
33 |
李 環 |
93 |
|
93 |
曾彥勳 |
111 |
34 |
劉月卿 |
93 |
|
94 |
李瑋哲 |
111 |
35 |
謝政男 |
93 |
|
95 |
陳弘哲 |
111 |
36 |
羅玉岱 |
93 |
|
96 |
范亞萱 |
111 |
37 |
郭振吏 |
93 |
|
97 |
沈昀儒 |
111 |
38 |
李瑋佳 |
94 |
|
98 |
陳宇安 |
112 |
39 |
余欣芸 |
94 |
|
99 |
林怡倫 |
112 |
40 |
高朗傑 |
94 |
|
100 |
王子嘉 |
112 |
41 |
曾淨琦 |
94 |
|
101 |
蔡岫儒 |
112 |
42 |
張曉婷 |
94 |
|
102 |
王翰彬 |
112 |
43 |
黃嘉文 |
95 |
|
103 |
賴玫君 |
113 |
44 |
林育嫺 |
96 |
|
104 |
朱晏德 |
113 |
45 |
林晴筠 |
96 |
|
105 |
王晨妤 |
113 |
46 |
吳盈光 |
96 |
|
106 |
楊艾威 |
113 |
47 |
曾愉芳 |
96 |
|
|
|
|
48 |
李幸憲 |
97 |
|
|
|
|
49 |
侯佳伶 |
97 |
|
|
|
|
50 |
邱楠達 |
97 |
|
|
|
|
51 |
許哲銘 |
97 |
|
|
|
|
52 |
謝宜伶 |
98 |
|
|
|
|
53 |
涂盈如 |
98 |
|
|
|
|
54 |
洪銘謙 |
98 |
|
|
|
|
55 |
邱文正 |
99 |
|
|
|
|
56 |
陳關中 |
99 |
|
|
|
|
57 |
張譯仁 |
99 |
|
|
|
|
58 |
李政鋒 |
99 |
|
|
|
|
59 |
沈葭蔚 |
99 |
|
|
|
|
60 |
陳依芃 |
100 |
|
|
|
|
四. 展望
從民國七十九年開院至今,本部訓練的醫師已近百人。而本院家庭醫學科從醫院正式營運前就開始作業了,一路 走來保有自己的文化,那就是在高度專科化的機構裡,做橫向的連結,默默做些專科不做的「簡單雜事」,沒有掌聲的工作,和不符成本效益但配合政府政策的賠本任務,但也因而在醫院裡占有一席之地,同時避免了和不 同專科間角色重疊的尷尬。當年輔導醫療網計畫、設置醫院衛教網站、籌設安寧病房、推展醫院醫學倫理法律課程 和全人教育等等,就是在各專科不注重,沒人願意做的情況下,由本部主動辦理的。很多工作吃力不討好,加上醫 院不很重視,缺少鼓勵措施,因此在奠定基礎後,部份工作交由其他部科年輕醫師繼續承接。我們的努力也印證了 故院長鄭德齡先生的一句話:我們在為高雄榮總寫歷史。
當年家庭醫學的發展,我們也曾考慮到職業醫學和老人醫學的範疇,但由於鄭前院長國琪時代和黎副院長的特殊 考量,後來由急診醫學科及和神經內科醫師負責管理。不論如何,這兩科的工作還是很適合家庭醫學科醫師的學習 和發展,將來事實會證明一切,特別是現在醫療巿場人力分佈,內外婦兒急各專科住院醫師招收不足,有利於本科 醫師培養第二專長。此外,台灣人口老化,長期照護是政府未來的重要政策,除了居家照護技能外,本科醫師也要接受長期照顧訓練並取得相關證照,以利生涯規劃和發揚家庭醫學整合性醫療/全人照護的特色。公家醫院必須受到很多政府法規限制,不可能像私人機構可以在院外自由擴點,另設分院或門診,但我們也期待醫院能有相關公家醫 療單位的合併,這也是本科醫師開拓巿場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