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很多人飲食偏向高油脂、多肉類、少蔬果,使得大腸直腸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新增超過1萬人,發生率連續四年居台灣十大癌症的首位,死亡率更是癌症的第三名。
大腸直腸的構造及功能
我們的腸道,是由小腸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營養,之後殘渣進入大腸,由大腸吸收水分,並暫時存放小腸送來的廢物,然後排出。大腸直腸是消化道的末端,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肛門等,長約 150公分 。大腸主要功能是水份的再吸收並讓糞便成形,並藉蠕動幫助糞便排出。
什麼是大腸直腸癌?
一般所言的大腸直腸癌是指最常見的大腸直腸腺癌,乃是由腸黏膜細胞突然不受控制的增生,細胞變得奇形怪狀、不規則排列並向周邊組織侵犯,甚至向身體各處轉移,造成腸道出血、阻塞、並耗盡正常組織。
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症狀,有人會常有便意、大便次數增加,或大便變細,也有人肛門排便時會痛或有血,以為是痔瘡或腸炎而延誤就診,其實有家族病史或年過50歲的高危險群,都應提高警覺。家族中若有一位一親等是大腸癌患者,則罹病率是一般人二到四倍;若兩位一親等是大腸癌患者,罹病率更提高到一般人的三到六倍,最好提前40歲就做檢查。
大腸直腸癌危險因子
一般認為大腸直腸癌分佈隨地區與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係,尤其大量食用肉類、動物性脂肪、蛋白質,精碾的穀類,抽菸、喝酒及攝取較少纖維食物之族群及地區、較易產生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也與遺傳相關因素有關,例如有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炎性腸道疾病等,罹患比率較一般民眾高。
如有以下症狀,請盡速就醫
大便中若有血或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裡急後重、體重減輕、貧血等。有時腫瘤較大時,則可觸摸到腫塊。出現以上症狀並不代表發生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要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
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應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高油脂食物及規律運動,以及50-75歲民眾應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切片或切除。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除了大腸癌篩檢外,本院另提供其他三項癌症篩檢,分別為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有過性行為之婦女,每1年檢查1次)、乳癌篩檢(45-69歲之婦女或40-44歲二等親有乳癌之婦女,每2年檢查1次)、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抽煙、嚼檳榔或戒檳榔之民眾,每2年1次),千萬不要讓您的權益睡著了,四項癌症篩檢皆為免費、免掛號之檢查,僅需攜帶健保卡至本院門診服務台旁之「癌症篩檢諮詢單一窗口」,由我們的專人為您指引,或請您電洽服務專線07-3422121轉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