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簡介

Print

    一、初期架構

      1990年(民國79年)內科部成立時設有11個次專科,包括:胃腸肝膽科、心臟內科、胸腔內科、新陳代謝科、腎臟科、感染科、血液科(後改為血液腫瘤科)、過敏免疫風濕科、神經內科、呼吸治療科及精神科。

    二、重要里程碑

    1. 1993年(民國82年)
      • 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
      • 精神科成為獨立科別
    2. 1995年(民國84年)

    新增設加護醫學內科,進一步提升重症醫療照護。

    1. 2003年(民國92年)

    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一般內科,配合衛生署推動「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改善住院醫師過度專科化訓練的制度。

    1. 2004年(民國93年)

    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高齡醫學中心,提升高齡長者醫療照護品質。

    1. 2008年(民國97年)

    成立高齡醫學科,因應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社會,提供更全面的高齡醫療服務。

    1. 2011年(民國101年)

    胸腔內科與呼吸治療科整併為胸腔內科,並設立亞急性呼吸照護中心,提升呼吸照護品質,建立整合性呼吸照護醫療系統。

    1. 2012年(民國102年)
      • 一般內科納編為正式單位。
      • 新陳代謝科更名為內分泌新陳代謝科
      • 加護醫學內科更名為重症加護內科
    2. 2014年(民國103年)

    高齡醫學中心正式納編為一級單位,將高齡醫學科納入高齡醫學中心。

    1. 2015年(民國104年)

    配合衛生福利部推動「專責一般醫療主治醫師照護制度推廣計畫」,成立整合醫學科,設立專屬病房,由專責主治醫師在合理工時下,提供住院病人整合醫療照護,目的在增進病人安全、提升醫療品質、減輕住院醫師的工作負擔及促進醫療資源的最佳化運用。

    1. 2017年(民國106年)

    因應組織架構調整,成立重症醫學部,將重症加護內科納入重症醫學部。

    三、總結

      隨著時代變遷與發展需求,內科部持續致力於提供完善的整合醫療服務,並積極提升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在面對台灣高齡化社會與醫療體系改革的挑戰時,內科部強化了重症醫療、一般醫學教育、高齡醫學與整合醫學等領域的醫療專業與醫學教育,培育優秀的內科醫師,進一步提升全人醫療照護品質,實踐更全面、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