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臼及髖臼發育不良(DDH) 張維寧整理
這一個病,過去在教科書上被稱作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 CDH),但近來發現雖然很多在出生時即可診斷,但出生後再逐漸形成的例子也不少,而且不一定是完全的脫臼,可能只是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不完全而已。因此而改名為(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 DDH)。
診斷
在嬰兒出生後不久(一般來說兩三個月以內),可輕易的以身體檢查的方式發現,例如使關節復位的Ortolani Test,或是使關節再脫臼的Barlow Test,以及Allis Test、Telescope Sign等等。在這個階段因為股骨頭尚未鈣化,所以X光的診斷效果不佳,倒是可以利用超音波看看髖臼的發育和股骨頭的位置。三個月以上時,因為股骨頭不太能在髖臼內進進出出,所以Ortolani Test 以及Barlow Test不 一定能作得出來。這時主要看兩側的大腿能否對稱的張開DDH,X光和超音波也可幫忙。至於開始走路的小孩,往往一眼就可看出跛行的異常(單側脫臼),或是像鴨子一樣搖搖晃晃的走路(雙側脫臼)。
治療
保守治療:若是早期發現(三個月以內),使用脫臼吊帶即可治癒大多數的病人,但是先決條件是Ortolani Test要陽性反應,亦即髖關節要可以輕易復位的狀況下才行。使用脫臼吊帶時要密集追蹤髖關節復位狀況以及脫臼吊帶是否正確穿著,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或造成併發症。
需進入手術室的治療:可以分作以下數種:
1.閉鎖式復位(close reduction):在C-arm透視儀幫助之下,將髖關節復位(有時需先作adductor tenotomy,以免復位後關節內壓力過大)。再從腹部到小腿打上打上石膏加以固定Close reduction 。之後再以電腦斷層檢查確定復位已經完全。
2.只作開放復位(open reduction):把髖關節找出來,把過緊的idiopsoas,及adductor muscles切開,把粗肥的ligamentum teres切掉,把多餘的脂肪組織(pulvinar fibrofatty tissue)去除,把股骨頭確實復位在髖臼裡,再把鬆掉的關節囊縫緊。最後打上打上石膏加以固定。
3.兼作無名骨切骨術(innominate osteotomy):除了開放復位外,如果預估髖臼變形太厲害無法完全回復,則可以在髖臼上方的無名骨作一切骨術,如沙特氏切骨術(Salter osteotomy)Salter osteotomy。
4.兼作股骨切骨術(femoral varus/ derotation/ shortening osteotomy):如果股骨頸本身有外翻、內旋及過長的情形,可在股骨頸的下方作一個內翻,外旋,及縮短的切骨術內翻,外旋,及縮短的切骨術。
5.三位式切骨術(Triple osteotomy):在病童年紀超過六歲,又想旋轉髖臼時,就必須在沙特氏切骨術之外,再作上恥骨及下恥骨的切骨術,以利旋轉;這稱作是三位式切骨術。
6.髖臼屋頂建築法(Staheli Shelf procedure):當髖臼太小,再旋轉也沒有太大用處時,可以在髖臼的外上緣,利用無名骨外骨蓋來加蓋一個新的屋頂髖臼屋頂建築法。
7.骨盆位移加蓋屋頂法(Chiari medial displacement osteotomy):當髖臼太小時,在髖臼正上緣作一斜內上的切骨術,再將髖臼向內位移,骨盆向外位移,而蓋成髖臼的新屋頂。
8.其他的,如人工關節,或關節固定術等等。
髖關節脫臼及髖臼發育不良這種病,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家長發現有異常狀況,最好儘早帶來小兒骨科作徹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