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衛教專欄

Print
    放射線治療-直腸癌

    一、一般說明

      隨著國人飲食的西化,偏好高油脂、低纖維的精緻食物,以及日漸增加的生活壓力等,大腸直腸癌病患人數不僅持續的增加,年齡層也有下探的趨勢。一般來說,若為五十歲以上大便潛血陽性反應者或是有家族史、及一等親有大腸癌相關病史、家族性息肉症、或是本身有得過大腸息肉、大腸腺瘤、潰瘍性大腸炎、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且本身是偏愛攝取高脂肪、低纖維食物或菸酒等,都是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儘管如此,一旦發現自己有排便習慣改變、時常有便意卻解不出來、糞便排不乾淨、貧血、糞便直徑變細小、體重減輕、腹部摸到有腫瘤、腹瀉、排泄黏液等症狀,就可能要懷疑是否有大腸直腸癌發生的機會了。

      在治療方面,目前仍以手術為主,依期別搭配術前或術後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以及放射線治療。

    二、如何自我照顧

    在放射線治療以前,我們會先幫病人安排模擬攝影定位,在需照射部位的皮膚畫上記號,以求之後治療時擺位的正確性,故應盡量保持身上記號的完整性。治療期間的副作用出現與程度則因人而異,以腹瀉、疲倦感、食慾不振較為常見,出現的時間多在治療後第2~3週,此時可尋求醫師以藥物協助減輕不適感;另外也可在飲食上改攝取低渣、低油脂或是低刺激性食物,來減少副作用產生的機會。也有部分病人會有治療區域皮膚的反應,如皮膚顏色變深、發紅、乾癢或是破皮等,因此在治療期間,建議病人宜穿著較為寬鬆的衣服,減少衣服與皮膚之間的摩擦,並且盡量保持皮膚的完整性,不可去抓或摳皮膚;若不慎有破皮現象,宜盡快尋求醫師協助,不可擅自塗抹藥膏。

    三、何時應就醫

      在放射線治療完成後,仍建議定期門診追蹤,除了後續追蹤是否仍有放射線治療後的副作用,定期抽血檢驗腫瘤指數,有必要時進一步安排影像學或是直腸鏡鏡檢等。

     

    警語:所有衛教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使用,無法取代醫師診斷與相關建議,若有身體不適,請您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