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衛教專欄

Print
    認識鼻咽癌


      和西方的癌症比較起來,鼻咽癌和肝癌是台灣較特別的癌症,根據衛生署的統計,鼻咽癌亦是我國男性十大癌症之一,因此我們必需加以重視之。

      鼻咽癌好發於中國東南沿海與北非等地區,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二至三倍。其致病的原因可能為多種因素所造成,包含有基因、食用鹽醃的魚或肉類,及EB病毒等因素。

      那哪裡叫做鼻咽呢?鼻咽大約位於整個頭的中央,是連接鼻腔至口腔後側的區域,在顱底下方、兩側耳咽管開口中間及軟顎的上方。這裡的淋巴循環非常豐富, 可與大部分的頸部淋巴相連,因此絕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因頸部摸到硬塊而發現鼻咽癌的。其他常見的症狀還包含鼻涕帶血絲、鼻塞、耳鳴、複視等等,主要是依癌症 侵犯不同方向而不同。

      當診斷出鼻咽癌後,我們須安排頭頸部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以了解疾病的侵犯情形,此外還要做胸腔、肝臟及骨骼的檢查來排除遠端轉移的可能,以完成 疾病分期的工作。由於鼻咽癌位於頭部深處、顱骨的下方,加上好發兩側頸部淋巴轉移,並不適合手術治療。幸好鼻咽癌對放射線的反應很好,因此放射治療是最主 要的治療。原則上,第一二期的患者以單獨放射治療即可,大約可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控制率,第三四期及一些第二期下的疾病則應考慮合併放射與化學治療,甚至 須再加上後續的輔助化學治療以達更好的治療效果,其控制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五。如果發生遠端轉移,則以化學治療為主。

      一般而言,放射治療的療程約七至八週,約需七千雷得(或cGy)。治療範圍除了看的到與摸的到的腫瘤外,還要含蓋鼻咽附近的鼻竇、鼻腔後段、口咽及兩 側頸部至鎖骨處,是蠻大的範圍,因此治療中會發生許多放射線造成的反應。其中常見的有黏膜炎、口水變稠變乾、味覺改變及脫皮等。黏膜炎是因黏膜基底細胞無 法增生細胞來補充上層剝落的部分,所以造成照射區域的黏膜破損擊潰瘍。大約於治療第二週後就慢慢出現,須至治療後約一個月才會恢復。由於黏膜炎會造成疼 痛、進食困難、體重下降,因此須減少黏膜再受機械或細菌的損傷,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後要刷牙或漱口,給予止痛藥,補充營養,另有些增加黏膜穩定或減輕發炎 的物質也可考慮使用。味覺的改變也是因味蕾細胞受損造成,以鹹味與苦味影響較大,大約在治療後三至八週會恢復。口水變稠變乾是因唾液腺發炎及受傷所致,於 第一週後即可感到口水明顯變少,因此須多漱口及喝水,避免菸酒與太乾或辛辣食物。至於脫皮,請保持皮膚清潔,穿寬鬆棉質衣物,避免化妝或擦香水,更不要自 行塗抹藥物,醫師會依情形給予藥物的。

    至於晚期的反應可能會有黏膜纖維化或萎縮、口乾、蛀牙、皮下纖維化,下巴骨頭壞,賀爾蒙失調等。雖然它們不一定會發生或發生的程度不一,除了支持性治療 外,放射治療後的口腔保健及頭頸部的伸展運動可以減少或減輕這些反應,當然越早期的癌症可以減少一些治療劑量或範圍,副作用也能減少。因此我們必須再次強 調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