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醫療專題

Print
    產後月子調理新觀念

    產後月子調理新觀念
     
    中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產後調理「坐月子」,產婦歷經生產過程氣血耗散、體力損傷,藉由適當的藥補食補,有助體內的器官回覆到懷孕前的狀態,解決產後的不適,不僅幫助產後生理、內分泌功能的恢復,許多產前體質上的問題也可得到改善。如何正確坐月子? 依台灣目前的氣候環境、生活情況,以及大眾的營養狀態,使現代人的體質有所改變,因此在傳統月子處方上需做適當的調整。

    誰需要坐月子?
    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需要坐月子,且兩者在坐月子的方式與處方也有一些差異。 另外小產或流產也需要依照懷孕的週數來坐月子,尤其是習慣性流產更應該調養,且很多都有體質上的問題,沒有針對原因調理,下次可能還會發生同樣的狀況。
    月子要做多久?
    產後調理,其實就是產褥期的調理,現代醫學將胎盤產出後開始算六個星期,稱產褥期(puerperium),這段期間剛好讓分娩後產婦的身體與器官恢復至懷孕前狀態的時間,例如子宮要縮回原來的大小,因此坐月子能做4至6週為最理想。
    要如何坐月子?
    坐月子不是只有食補,還包括生活起居的調攝,掌握飲食宜忌原則,最重要要搭配適當的藥補,服用具有實質作用的中藥來調理,才能真正將月子做的好。
     
    產後飲食三階段
    《第一階段》自然產後第1周,剖腹產後第1、2周。
    此階段傷口未恢復,食物應以清淡為主,以雞湯、魚湯、排骨湯為主,不要加入麻油、酒、人參等,以避免增加傷口發炎或大出血的機會
    《第二階段》自然產後第2周以後,剖腹產後第3周。
    此階段可以開始吃少量麻油料理的食物,像是麻油雞。但體質燥熱、容易上火的產婦並不一定適合,在食用時需特別注意。燥熱體質的產婦建議可使用苦茶油代替烹調。
    《第三階段》自然產後第3周,剖腹產後第4周以後
    此階段可以開始吃含有米酒的料理,像是燒酒雞。
    產後中藥調理三步驟
    藥補方面採漸進式的調理方式,第一要補血化瘀,第二要養血化瘀補氣,第三要補脾益腎固筋骨,三大階段中依據個別產婦狀況可再搭配不同的治療方法解決其他的不適。中藥藥膳調理須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需找合格中醫師開方給藥:
    ● 第一步驟:滋陰養血,活血去瘀,幫助子宮收縮,排除子宮內未剝離的黏膜或血塊,惡露排出順暢,預防血栓形成。
    ● 第二步驟:養血化瘀兼健脾補氣,加強子宮收縮、預防產褥感染,子宮內膜修復良好。
    ● 第三步驟:健脾祛濕兼養血益腎,可調理腸胃與協助水分的代謝,可幫助卵巢、骨盆恢復,補腎固筋骨。
     
    生活起居原則

    1. 睡好食好、多休息。
    2. 少勞動,避免彎腰搬重物、久蹲、屈膝、盤坐。
    3. 避免吹風受涼,不碰冷水。衣服應厚薄適宜,避免過熱汗出過多。
    4. 定時排便、注意陰部、肛門清潔、傷口保持乾燥。

    傳統醫學科門診提供的服務:

    1. 個人化的產後調理:依據個人體質開立產後調理處方。
    2.  解決產後的不適或相關併發症:如產後腰痠、筋骨酸痛,產後掉髮,產後憂鬱、產後頭痛、產後腹痛…等等。
    3.  哺乳方面:可依據個人體質調配泌乳處方,有助產後乳汁的分泌。產後哺餵母乳出現乳腺炎時,中醫針灸、內服藥搭配穴位按摩,解決乳腺發炎、乳腺不暢有很好的效果。
    4.  產後減重:最重要還是坐好月子,飲食要營養健康,產後恢復才好、乳汁也才豐沛。產後六週後有需要再針對體重部分做中藥調理幫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