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醫療專題

Print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在台灣隨著飲食的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明顯增加,而其所導致的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乃至於心腦血管的硬化阻塞,甚至是被列為目前造成腎衰竭而需洗腎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西醫的降血糖藥和胰島素治療外,中醫也早有良方輔助治療,可以在糖尿病初期有效控制血糖,後期也能減低施打胰島素的機率。糖尿病在中醫稱為消渴症,而早在《黃帝內經.奇病論》就有提到:「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因為喜歡吃油膩、重鹽、重甜的重口味食物,造成胃中有餘熱而形成的消渴。除了飲食不節外,思慮憂怒所傷、臟氣不足、縱慾過度也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容易引發糖尿病。另外《醫方集解.消渴方》將其分為三階段:「渴而多飲為上消,肺熱也。多食善饑為中消,胃熱也。渴而小便數有膏為下消,腎熱也。皆火盛而水衰也。上輕中重下危,如上中平則不傳下,腎消小便甜者為重。」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也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消渴症尚分為三消,其實就是西醫所謂的「三多」:
    上消者:渴證也,隨飲隨渴,上焦三津液枯涸,其病在肺。(容易口渴,即糖尿病中三多之一「多喝」),可用人參白虎湯、竹葉石膏湯。
    中消者:中焦脾胃病,多食善飢,而身日瘦,又謂之「消中」。(容易感到餓而吃東西,但身體卻日漸消瘦,也就是三多中的「多吃」),可用小陷胸湯、葛根芩連湯、瀉黃散。
    下消者:下焦腎經病也,小便黃、赤,或為「淋濁」,或如膏脂,面黑體瘦。(小便顏色偏黃或是濁濁的蛋白尿,糖尿病中「多尿」),可用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等。
    食療方面可以將苦瓜和洋蔥一起熬湯,其中的微量元素可以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並強化其降血糖的作用。另外四神湯中的薏苡仁、淮山藥、白茯苓、芡實,也能夠加強胰臟功能,有效的分泌消化酵素,達到平衡血糖的功效。
    在平日飲食則要忌食油膩、酒、辛辣、過度攝取甜食,而適當的運動例如跑步、快走、游泳,而且要放鬆身心,才有效果。由於肥胖常是糖尿病誘發的原因,故 體重的控制尤其重要,飲食、運動雙管齊下才是控制體重最佳的方法。糖尿病的控制必須病人本身的配合,身體力行,持之以恆,學習如何調配飲食,長期維持適當體重,才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