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般骨科

Print
    急性骨髓炎的照顧

    急性骨髓炎的照顧  骨科感謝91病房及護理部提供

    骨髓炎是一種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骨骼及骨髓組織的感染和發炎。骨髓炎患者常因交通事故受到意外傷害引起,也可能是開放性骨折或槍彈傷後細菌直接進入骨頭而發生;以致軟組織骨骼受損經感染造成。骨髓炎是一種難纏的慢性疾病,經常再復發,可能須經過幾月或幾年的漫長治療過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手術、換藥、打針,但由於科技的發展,對骨髓炎也有較新、較完整的治療,若病患能夠配合,仍有痊癒的希望。
    一、所謂急性骨髓炎:
      未曾有骨髓炎的病史,是初次發作。由於患者經常有受傷的病史(可能是局部創傷),使得發病部位的抵抗力降低而導致已存在的全身性感染出現,因此在抵抗力降低的部位發生了急性骨髓炎,而有全身性及局部性的症狀,如:患部輕微壓痛,然後高燒、畏寒、嘔吐及脫水,患肢疼痛行動困難等,繼之患部紅、腫、熱、痛等;最有意義的臨床症狀是:發燒以及局部的骨頭壓痛,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會蔓延至骨骼外面的軟組織,而有膿腫發生。
    二、常使用判讀的檢查:
      (A) 血液學:急性期的血液檢查,最常見的是多形核白血球增多,紅血球沈降速率及C-反應性蛋白質增加、或輕度貧血,這些都是非常特異性的變化,可供臨床參考。
      (B) 放射學:包括x光檢查、斷層攝影、電腦斷層掃瞄及核磁共振。
      (C) 核子醫學:可判斷患部血液流量和造骨細胞的能力,間接判斷是否發炎。
      (D) 細菌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病菌。
    三、骨髓炎的治療:
      1.多數經由抗生素內科療法可以痊癒,少數沒有得到適當治療的病人,會成為慢性骨髓炎。
      2.外科清創手術的適應症為:
       (1)經過48~72小時的內科療法。症狀仍然沒有改善時。
       (2)確實有膿瘍存在時。
      3.輔助治療:如高壓氧治療等。
    四、護理指導:
     (一)手術前衛教:
       為了使手術順利進行及手術後迅速恢復健康,患者可:
      1.多喝水以預防尿路感染(一天2000CC以上)。(但若有心、肺、腎等方面功能異常者,則需依醫囑執行限水。)
      2.注意身體清潔及預防感染。
      3.常作深呼吸咳嗽及每二小時翻身一次,以促進肺部擴張預防肺炎。
      4.教導床上使用便盆、尿壺及支托患部方法。
      5.每二小時做一次全關節主動與被動運動,每天做200下,可預防肌肉攣縮及關節變形。
      6.告知術後可能會有管子留置(如傷口引流管)。
     (二)手術後病房的照顧:
      1.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及麻醉恢復情形。
      2.告知患肢若以外固定器及彈性繃帶包紮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患肢肢體變形腫脹及預防傷口滲血或血塊阻塞。
      3.若感覺有呼吸不順暢、頭暈、惡心、嘔吐應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4.隨時注意傷口有無出血情形,身體移動時勿牽扯引流管。
      5.隨時注意肢體活動與循環功能,如患肢顏色、溫度感覺等,若有異常時,應立即告知護理人員處理。
      6.維持正確姿勢及使用輔助物保持患肢舒適,並每兩小時翻身一次。
      7.若覺傷口疼痛可採護理人員教導之緩解方式或依醫囑使用止痛劑以減輕疼痛。
      8.手術後傷口及外固定器應保持清潔乾燥,醫師會視傷口癒合情形予以拆線。
      9.若有紅、腫、熱、痛,可用冰敷以減輕疼痛和腫脹。
      10.初期有引流管留置時,應採姿位引流,以利分泌物流出;傷口若在肢體上方或側邊宜採俯臥或側躺,甚至於下床活動以利分泌物流出。
      11.請依醫護人員指導練習上下床、坐輪椅及使用輔助器走路等。
      12.常練習日常生活及自我照顧,初期有排便、尿之需要時可告知護理人員協助。
      13.飲食宜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之飲食,以利組織癒合。
     (三)居家照顧
      1.出院後須繼續肌肉運動,每日三至四次。
      2.遵守醫師指示執行肢體之負重與復健運動。
      3.依指示使用合適的輔助器。
      4.依指導執行傷口或外固定器之照顧。
      5.攝取充足水分2000-3000CC(但若有心、肺、腎等方面功能異常者,則需依醫囑執行限水。)與高纖維食物可預防便秘。
      6.若體溫升高、患處紅腫熱痛及有分泌物等,則可能為感染,應立即返院診察。
      7.按時服藥及回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