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

Print
    晚期腎癌標靶、免疫治療 助患者延長存活期

    根據統計,台灣近十年來腎癌(腎細胞癌)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也不乏五十歲以下年輕患者。所幸透過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腎癌早期發現比例有所提升,即使為晚期腎癌,也有多種標靶、免疫藥物可使用,大幅改善五年存活率不到一成的治療困境。

     

    才五十歲、正要開始第二人生的阿明,多年前突然出現身體疲倦、下肢水腫的問題,拖了一段時間才就醫檢查,沒想到竟被宣判罹患腎癌,且腫瘤已部份轉移到肺部與肝臟。除了針對可開刀的部位進行手術外,阿明術後需持續接受標靶藥物輔助治療。雖然使用第一線藥物後出現抗藥性,但後續仍繼續接受第二、三線藥物治療,目前已持續治療超過三年,治療過程也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高雄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余家政醫師。 圖/余家政醫師提供
    高雄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余家政醫師。 圖/余家政醫師提供

     

     

    高雄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余家政表示,台灣近十年來腎癌發生率呈現增加趨勢,除了慢性腎病、洗腎患者等腎功能不全患者為腎癌的高危險群外,基因有時也是關鍵因素,再加上人類生活環境中有越來越多污染因子,容易成為基因突變的催化劑,特別是在年輕患者身上,基因突變型腎癌更為明顯。

    據統計,腎癌主要症狀為血尿、腰痛與腹部腫塊。近年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普及化,近半數腎癌患者可在早期發現。余家政說,早期腎癌治療方式以開刀為主,手術技術的進步患者僅需切除部分腎臟即可,且手術亦可透過傳統腹腔鏡、達文西機械手臂等微創方式執行;此外,經皮低侵襲性手術也開始應用於早期腎癌,包括無線射頻、冷凍消融術等,治療方式漸趨多元,患者也能因應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不同的治療方式。

     

     

    腎癌患者中,約兩、三成發現時已為晚期,轉移部位好發於肺、肝、腦及骨頭。余家政表示,若癌細胞已出現轉移,若病患體能狀況允許,原則以手術處理可開刀的癌細胞為優先,剩餘無法透過手術移除的腫瘤,就必須依靠標靶藥物或是免疫治療進行控制,近年來標靶藥物也成功提升患者續命機會。腎癌的標靶藥物主要可分成兩大類:包括酪胺酸激酶抑制劑與mTOR抑制劑。不論使用哪種標靶藥物,患者都可能會面臨副作用問題。余家政表示,患者一般日常生活照護,建議戒菸、保持充足營養、調整好作息、更要注意控制三高。針對常見的皮膚手足症,起水泡或疼痛可多塗抹凡士林或含有維他命A、尿素的保濕乳液,以及穿戴厚棉質手套或襪子保護手足,使用溫涼水清潔等;若出現口腔炎,包含黏膜敏感、口乾、潰瘍等,可減少重口味的食物外,也需避免使用到含酒精的漱口水;腹瀉時,可以少量多次補充足量水分,避免辛辣、咖啡因、高脂肪食物;若患者感到疲倦,建議先告知醫師,排除其他潛在原因;日常應避免長途開車、操作機器,亦可以配合輕度運動;少數會有髮色改變或肝腎功能異常。並非每個病人每個副作用都會發生,可多與醫護討論照護方式。

     

     

    然而,在醫學治療方法持續進步下,近來也增加免疫療法用於晚期腎癌治療,透過喚醒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以對抗癌症,及藥物接續性治療,存活三年以上的患者比比皆是。因此,患者都可依照自身的狀況與醫師進行治療方式的討論。

     

     

    余家政最後提醒,許多民眾健檢時,腹部超音波發現腎臟長水泡,水泡多半為良性,追蹤即可。至於腎癌若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建議應定時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適逢疫情期間,也呼籲民眾別輕忽身體出現的不適症狀,應主動就醫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晚期患者也無需灰心,只要遵照醫囑治療、定期追蹤,利用現有藥物也能有不錯的控制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