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急性後期照護介紹

Print
    資料來源:高齡醫學中心       

    背景介紹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所發表的「全球高齡與健康報告」(World Report on Aging and Health)中明確指出,不同的醫療體系因應人口高齡化所衍生的照護需求會面對不同挑戰,在已開發國家中由於醫療體系建置已久,面對人口結構高齡化的狀況時,「片斷化」(fragmentation)已成常態,難以整合並滿足高齡病患的疾病復原需求。過去健康照護體系缺少設計兼顧急性疾病治療,與後續提升老年人功能回復的照護設計,所以架構急性後期的健康照護服務模式對於高齡者的健康至為關鍵。

    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PAC)的意義,主要是替代醫學中心持續住院的治療方案,讓病患在急性疾病治療完成後依然能接受適當的照顧,以回復較佳的自主生活能力及健康狀況。而在其中,高齡者更是急性後期照護的主要對象,高齡者的健康狀況與疾病復原過程異於一般成年人,並需要較長時間從疾病復原。在急性後期照護之下,高齡者透過高強度復健回復到功能自主狀態,方能有效減少再入院、失能與死亡風險,及入住長照機構的機會,從而提升生活品質與降低照護體系的負荷。過去研究發現,老年人在10至14天的急性疾病住院後,出院時25-35%病患比入院前減少至少一項日常生活功能(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25%於住院期間發生認知功能下降、20-25%在出院時出現情緒障礙(主要是憂鬱與焦慮)、20-40%病患的營養狀況較原本住院時差,而每個病患出院時均有跌倒的風險。然而,大多數從急性醫療出院的病患,均是處於如此的狀態返家,也呈現出因應人口老化,愈來愈多於急性醫療後出現身心失能的情形,將大幅造成對醫療體系、家庭及社會照顧之負擔或依賴,也印證急性後期整合照護的重要性。

    Art editor Img

    急性後期照護發展

    因應人口老化,越來越多的病患在急性醫療後可能出現失能情形,將大幅造成對醫療體系、家庭及社會照顧之負擔或依賴。雖然全民健保給付治療疾病所需之相關醫療費用,但跨醫療院所急性後期病人轉銜系統尚待整合。急性期穩定之病人憂心返家後的照護而滯留醫院,因此以再住院及超長住院方式因應急性期照護需要,造成照護強度不足,或為復健入住大型醫院之情形,對於醫療服務品質與資源使用效率亦有待改善。故健保署透過支付進行改革,並建構急性後期照護模式與病人垂直整合轉銜系統,依個別病人失能程度,在治療黃金期內立即給予積極性之整合照護,使其恢復功能,將可減少後續再住院醫療費用、減輕家庭及社會照顧之負擔,亦可強化急性醫療資源配置效率,與長期照護服務無縫接軌,達到多贏的目標。於103年健保署公告全民健康保險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以腦中風為例(Post-acute Care-Cerebrovascular Diseases)簡稱 PAC-CVD),後續成效顯著,分析發現經由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的個案,各項功能指標均有進步空間,包含日常生活功能、行走能力、吞嚥與認知功能等,同時也可減少返家後90天內53%在住院風險,與51%再入急診就診風險。於104年9月因應八仙塵暴,啟動了燒燙傷急性後期照護日間照護模式,後續於106年7月更擴大推動範圍至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病患四個模式。

    Art editor Img

    目標

    • 建立急性期、急性後期、慢性期之垂直整合轉銜系統,以提升病人照護之連續性。
    • 確立急性後期照護之完整性及有效性,對治療黃金期之病人給予積極性之整合性照護,使其恢復功能或減輕失能程度,減少後續再住院醫療支出。
    • 計畫重點:跨單位合作、強化出院準備服務、銜接長照2.0。

     

    急性後期照護模式推動範圍與收案條件

    推動類別

    收案條件

    腦中風

    符合本保險公告重大傷病之急性腦血管疾病(限急性發作後一個月內)之病人,醫療狀況穩定,功能狀況具有中度至中重度功能障礙,於參與本計畫之醫院住院,經醫療團隊判斷具積極復健潛能者

    創傷性

    神經損傷

    年滿18歲,因創傷性神經損傷造成失能且發病60天內之病人,功能狀況具有顯著且持續之中度功能障礙,醫療狀況穩定,經醫療團隊判斷具積極復健潛能者。

    脆弱性骨折

    年滿18歲,經診斷為髖關節、脊椎骨折、膝關節骨折或不穩定骨盆骨折之病症,手術後一個月內出現功能下降,醫療狀況穩定,經醫療團隊判斷具積極復健潛能者。

    心臟衰竭

    年滿18歲左心室射血分率(Ejection fraction)≦40%,且符合ACC/AHA Stage C~D,因為急性惡化而住院,經醫療團隊評估可出院者。

    衰弱高齡

    75歲以上,且具有帕金森氏症失智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期以上之慢性腎臟病,因急性疾病入院(住院時間>72小時治療完成一個月內,仍具有功能下降狀態。且臨床衰弱量表評估後具有中度以上衰弱症且仍具復健潛能者,醫療狀況穩定。

    燒燙傷

    燒燙傷造成之功能缺損以致基本日常生活無法自理(Barthel index≦80分),或傷口已逾二個月復原狀況不良,出院返家困難或居家照護困難者採住院照護模式;可出院者,採日間照護模式。

     

    急性後期照護承作醫院照護模式

    由急性後期照護團隊評估適合個案,轉銜至社區急性後期照護承做醫院,並依病人評估結果安排適當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模式,包含住院模式、日間照護模式、居家模式,各類模式合計天數不超過計畫所訂天數上限。

    Art editor Img

    預期效益

    • 對病人:在較短時間內改善失能狀態、恢復身心日常生活功能,減少急診率、再住院率、死亡率、後續復健費用。
    • 對家屬:減少直接照顧壓力、減少因照顧所帶來之經濟損失及家庭支出、提升家庭成員生活品質。
    • 對社會:減少整體之醫療耗用、減少長期照護耗用、增加照顧家屬的經濟生產力。
    • 對健康照護體系:組織跨院際整合團隊,協助急重症後期康復階段病人,就近回歸社區接受服務,有助分級醫療。
    • 建構完整的PAC模式,可良好銜接急性照護及長照,提供病患連續性、全人性照護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