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最新消息

Print
    認識心臟衰竭

    1.定義:任何原因使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以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供給身體所需,而導致身體的不適,通常以喘和下肢水腫為主。

    2.常見的原因:

    (1)冠狀動脈疾病引起之缺血性心臟病

    (2)瓣膜性心臟病

    (3)高血壓性心臟病

    (4)心肌病變

    (5)心肌炎

    (6)心律不整

    (7)內分泌失調

    3.心臟衰竭的症狀:

    (1)呼吸困難:心臟幫浦功能不良,導致肺部容易積水,氧氣交換不足,在運動、工作或出力時,常會感到呼吸困難,嚴重時,連躺在床上也會喘,必須保持坐立(端坐呼吸)。

    (2)咳嗽:大量液體積在肺部,使肺黏膜受到刺激所造成,有可能是乾咳,但也可能是咳出帶泡沫及血絲的稀水痰。

    (3)心跳過快:因為心臟無力,導致代償性心跳加速。

    (4)心律不整:可能是心房顫動、心房或心室早期收縮、心室頻脈等

    (5)疲倦、活動耐力不足、虛弱:組織灌流不足、缺氧

    (6)水腫:以手指壓迫皮膚會產生暫時性凹陷,發生在四肢(周邊組織水腫)、嚴重時會導致肝腫大、腹水、肺水腫或肋膜積水等

    (7)焦慮、不安、頭暈、不易入睡

    (8)胸悶、胸痛:心輸出量減少,冠狀動脈血量不足,產生胸悶或胸痛症狀

    (9)夜間頻尿:白天因心輸出量以及腎血流減少,導致尿量較少,而夜間因平躺,使得回心血量增加,腎血流相對增加,導致夜間尿量較多。

    4.心臟衰竭的檢查: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十二導程心電圖、核子醫學檢查、心臟核磁共振檢查、心肺功能活動檢測、抽血檢驗。

    5.心臟衰竭的治療:

    (1)藥物:

    (a)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阻斷劑(ARB)、血管張力素阻斷劑-中性溶酶抑制劑(ARNI)、乙狀交感神經阻斷劑、利尿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其他可能使用的藥物包括毛地黃、血管擴張劑、抗凝血劑。這些藥物可以改善及預防心臟衰竭症狀惡化、降低再住院次數。

     

    (2)侵入性治療:

    a.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若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可經由心導管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回復血管通暢,改善心臟功能。

    b.心臟再同步化節律器暨整流去顫器(CRT-D):是一組類似心律調整器的機器,多放了一條電線到左心室,因而可以有效同時刺激左右心室,使其恢復同步而有效率的收縮,以達到改善心臟功能的目的。

    c.植入式去顫器(ICD):發生心室纖維顫動時,導線會將所偵測到的訊號傳遞至去顫器,去顫器輸出電流並由導線傳送到心臟以進行除顫,挽救生命;去顫器亦可於心跳過慢、過快或休止時,調整、修正心跳節律,使心跳恢復正常,進而控制可能致命的心律不整,預防猝死。

    d.外科手術: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心臟血管繞道手術、心臟移植。

    e.機械性支持系統:主動脈幫浦、葉克膜、心室輔助器。

    根據統計結果,約50%的心臟衰竭患者,於診斷後5年內死亡,此疾病所帶來的影響甚大,不管是醫師或是患者都不可以輕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