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最新消息

Print
    急性心肌梗塞

        人體的心臟由冠狀動脈供應血液,當冠狀動脈疾病引起心臟血流不足而造成心肌損傷即為心肌梗塞。雖然目前醫療科技無法預見病人未來會不會發生心肌梗塞,也並非所有胸痛病患都有冠狀動脈疾病,藉由了解已知的冠心症危險因子能夠讓民眾更好的關注高風險群病患,也能更好的監測並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

    • 無法改變的風險因子有:年紀漸長、基因遺傳、種族、女性停經後。
    • 可改變的風險因子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酯症、肥胖、抽菸、缺乏運動、飲食上愛吃含動物性油酯類食物並少吃蔬菜水果、家族有心血管疾病、A型行為型態、濫用古柯鹼或安非他命。

     

        若有急性胸悶,在判斷有無急性心肌梗塞時必需先瞭解心絞痛的症狀:

    • 典型心絞痛的症狀:左胸口或胸骨下的壓迫感、緊繃感、或擠壓感,可能蔓延至上腹部、肩部、左手臂內側(心臟在左邊者)、頸部、喉嚨和牙齦。
    • 其他症狀:氣促、噁心、出汗、心悸、虛弱、頭暈目眩、暈厥。

        心絞痛多發生在劇烈運動過後、情緒起伏大、或者身處環境溫度變化所引起,經休息三到五分鐘左右,或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後大多得以緩解。若病患為高風險群、長期有追蹤心絞痛的症狀,經指示下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效果不佳,或者發生急性、持續惡化胸悶,則民眾須留意有可能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甚至是可能演變成急性心肌梗塞,此時應緊急連絡119和儘速就醫。

        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的要素為:(1) 判斷為不穩定型心絞痛,(2) 心電圖有缺血性變化、(3) 血液檢測呈現心肌細胞生化標記異常上升。

        當民眾經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醫師會加強藥物治療並轉院或會診心臟內科醫師。臨床上心肌梗塞有不同的分類,也有對應不同的治療方式。原則上診斷為心電圖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和純粹源於粥狀動脈硬化的心肌梗塞,心導管的冠狀動脈攝影為合理的檢查方式;進行血管攝影確認血管病灶位置後,心臟內科醫師會評估風險並給予建議的治療方式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氣球擴張術、放支架),或者心血管外科的繞道手術。藉由快速的診斷與快速的治療,不但可以降低急性期的死亡率,也可以降低未來發生心肌機械性併發症、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