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最新消息

Print
    冠狀微血管功能不全(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

    冠狀動脈主要供給心肌血液和氧氣,當血管發生粥狀硬化,內壁沈積了膽固醇和其他發炎物質而使管徑變窄,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礙便會引起胸悶、胸痛的症狀,此及所謂的「心絞痛」或「冠心病」。若這些粥狀硬化的斑塊發生破裂,將導致血管完全的阻塞,使心臟肌肉壞死,功能受損,甚至是猝死,我們便稱之為「心肌梗塞」。

    那要如何降低自己發生冠心病的風險呢?改變生活習慣(像是戒菸、運動等)可以維持血管的健康,透過藥物治療控制血壓、膽固醇和血糖等,也可以有效降低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若已經發生了血管的阻塞狹窄,則可以透過心導管介入治療幫助打開堵塞的血管,恢復心臟的血液供應。 

    然而,有部分的病人雖然反覆的發生胸悶胸痛,血管攝影卻呈現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通暢,沒有顯著的阻塞狹窄等病變,但在增加一定的運動負荷或藥劑刺激後,心電圖又呈現出暗示心肌缺血的表現。這樣的情形就可能是發生了冠狀微血管功能不全(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或舊稱為心臟X綜合症(Cardiac syndrome X),這個疾病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稱,在過往也比較不清楚這個現象的原因。近幾年經過研究發現,可能的病理機制是來自於冠狀動脈末端直徑小於100-500微米(um)的微動脈、微血管及其微循環結構和功能發生異常所致,這也難怪我們透過影像檢查無法清楚觀測到相關的病變了,因為一般心導管攝影大概只能顯現心臟表面直徑落在0.5毫米(mm)以上比較粗大的冠狀動脈。

    整體而言,冠狀微血管功能不全在女性病人較多見,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婦女,發生的原因和情緒壓力、高血壓、糖尿病、心肌肥厚、肥胖、抽菸、發炎等多因子相關。這些因素若沒有得到妥善的控制,就可能使得血管雖然沒有形成狹窄,但血管內皮和平滑肌細胞的功能發生障礙,微循環無法有效地根據心臟的氧氣需求調節冠狀血流,進而使得身體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雖然不似心肌梗塞會導致急性的心衰竭或猝死等,但反覆發作還是可能增加心理負擔和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

    冠狀微血管功能不全確切的診斷標準對於醫師依然是一個挑戰,其中長期的預後在目前也是引起學界廣泛的討論和研究。畢竟它的症狀和更嚴重的冠心病相似,當病友出現相關的症狀時,務必抱持謹慎的態度,尋求正規的醫療協助,切忌自行推理或尋求偏方,才不會錯過早期檢查和治療的時機而延誤病情。

    :::